- 李铭;
传统的变电所巡检机器人智能巡检决策方法,只能依赖人工,效率低下,导致巡检时间较长,因此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所巡检机器人智能巡检决策方法。首先,构建巡检机器人的运动模型,以保证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能够稳定、准确地移动。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可以实时获取变电所内的障碍物图像信息。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出智能巡检决策各个因素的权重,为最终的决策提供依据。最后,确定最优智能巡检决策,得出最优的巡检路径和策略,指导机器人完成智能巡检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所巡检机器人智能巡检决策,所用的巡检时间最短,只需要1h,证明该方法在智能巡检决策中具有明显优势,提高巡检效率。
2024年09期 No.4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邬敏;
输电塔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性能不仅关乎电力传输的效率,还直接影响着经济成本和环境安全。传统的输电塔设计方法依赖于经验和静态分析,难以在复杂环境和多元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灵活应对,经常出现灵活性与精确性不足等问题。而深度学习算法则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学习并提取信息,实现自动化设计的同时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探讨了传统输电塔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构设计思路,针对输电塔平面桁架和空间桁架的设计展开探讨,经过系统测试检验自动化设计的可行性。
2024年09期 No.49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陈宝华;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配电网供电恢复智能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通过构建双深度Q网络(Double DQN)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在训练过程中,智能体与模拟的配电网环境进行交互,不断更新DQN网络中的参数。训练完成后,智能体根据当前状态选择最优的动作,并发送给边缘计算节点进行实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而稳定地学习,提高供电恢复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恢复时间和供电中断的影响。
2024年09期 No.4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李卫国;
自适应控制算法是一类先进的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系统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以应对不确定性和环境变化。在电气设备的能效优化领域,这种算法的应用旨在实现对能源最优化利用,降低能耗,同时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运行。电气技术与经济的专业背景下,此类研究不仅对提高设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本文首先阐述了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理论框架,包括算法的分类及其适用场景和效能分析,详细讨论了自适应控制算法在电气设备能效优化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涵盖模型建立和技术路径规划、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电气设备能效优化的具体实现策略,从而全面展示了自适应控制算法在电气设备能效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果。
2024年09期 No.4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谢蔚;田维青;臧宁;伍伟雄;袁佐腾;
由于现有的定位方法电流之差小于整体值,定位误差大,为此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复杂山地光伏发电系统故障点精准定位方法。将线电压信号分解成多个模态分量,利用小波变换提取出每个模态分量的小波能量,得到每个模态分量的时频分布特性,从而获得故障特征向量。建立预测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观察故障特征数据的周期性变化。计算光伏系统发生故障的功率差,与发电单元的整体运行效率进行比较,判定故障发生位置,从而实现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G点的电流为350A和290A,电流之差大于整体值,判定故障发生在G点区域,与实际故障点结果一致,定位成功;10组的定位误差在0~0.13m之间,满足预期目标,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2024年09期 No.4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 杨倩;石财荣;
由于传统的光传输网络SDH接口标准不统一且扩展性不够,无法完全满足电力通信的要求,为此研究数字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升级改造技术。应用OptiXtrans E9624X型号的SDH光传输设备升级改造光传输网络SDH接口,配置光传输网络数字化传输路径的频率、波道、余隙等参数,并在光传输网络中采取OTN传输协议,实现数字化电力通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技术在降低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丢包率和通信时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电力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2024年09期 No.49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张满隆;曹健飞;
继电保护主要用于解决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本文为确保继电保护功能有效实现,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阐述了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继电保护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配置应用,设计硬件系统和保护程序,实现电力系统遥信、遥测、遥控、报告、预警一体化,能有效保障电气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024年09期 No.4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 常昊波;
通过建立数字仿真模型计算模拟分析影响电缆隧道外热场的主要因素,分析电缆隧道沿隧道壁和土壤径向散热的能力,计算对比分析隧道外热场受隧道深度的影响因素,对电缆隧道的设计、设备选型及降温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4年09期 No.4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郭赞;姜志慧;吴公宝;吴洪文;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天然气发电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方式受到广泛重视。然而,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NOx的形成机理、排放控制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探讨了包括燃烧控制、后处理技术及综合控制策略在内的多种减排方法。基于此,旨在为天然气发电厂提供系统的NOx减排解决方案,以实现环境保护与能源效率的双重目标。
2024年09期 No.4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任克峰;
大量光伏分布式发电(DG)并入到电力系统中,加剧了电网临时过电压(TOV)的问题,这会对DG、电力设备及其他客户造成重大损害。本文提出了通过对电力电子电路及其控制的修改,限制单级并网光伏(PV)能源系统引起的TOV现象,即TOV缓解策略,用于接受效率较低但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的应用。通过在实验仿真环境中对光伏系统的切换模型进行时域仿真研究,证明了提出的TOV缓解策略的有效性。
2024年09期 No.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杜健文;孙海涛;
传统的预测方法往往面临准确度不高、泛化能力不足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WOA-BP神经网络的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率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鲸鱼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来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以提高其学习能力。然后,利用历史数据训练改进的WO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用于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率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WOA-BP神经网络方法可用于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率的准确预测,为设备维护计划和运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胡阳深远;
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大,并且十分重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当前,电力工程的范围及规模不断地扩大,在电力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地检测出故障发生的原因,这就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变电运维中积极地引进新技术,使故障及时得到解决是非常必要的。红外测温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整个系统中存在的故障,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变电运维的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变电运维中红外测温技术的具体应用,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万越祥;
传统的中压配电网络蓄能规划方法存在配电网络蓄能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光伏消纳下中压配电网储能规划方法。校验能源储存调度指令,设计分布式光伏消纳下中压配电网储能规划的目标函数,并设计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自适应规划中压配电网储能,从而实现中压配电网储能规划。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能量存储规划效果,可达到较高的能量存储计划水平。
2024年09期 No.49 41-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王一凡;
在本文中,研究了通过半桥逆变器控制与光伏系统集成的单相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问题,使用基于平均非线性模型开发的双环控制系统处理上述问题。内环采用滑模方法进行设计,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在外环中使用比例积分 PI调节器,通过增量电导算法来保证最大功率点跟踪 (MPPT)。最后,通过坊真软件下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控制策略达到了相应目标。
2024年09期 No.4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 姬光楠;
电气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稳定运行对保障设备安全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系统复杂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故障的发生在所难免。传统的故障排查方法往往依赖于专家知识和经验,在处理复杂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凭借其强大的特征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在故障诊断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系统述了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排查的基本流程,详细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包括深度学习模型、深度置信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这些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24年09期 No.4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侯怡;
由于传统线路运维多采用定期人工检修模式,无法满足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高要求,故本文开展 10kV 配电线路状态检测及运维检修技术研究。首先获取并预处理 10kV 配电线路的巡检图像,然后利用 SVM 分类识别巡检图像,从而检测出 10kV 配电线路异常状态,最后针对线路的实际异常情况,基于故障排查技术完成 10kV配电线路的运维检修。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状态检测技术下配电线路运行巡检图像的分类识别准确率高达 96.7%,技术有效且应用效果较好,可为运维检修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09期 No.4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相修君;冯全群;
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矿山供电系统负荷预测与调度优化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 (ISTM) 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矿山负荷的准确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优化决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负荷预测误差,减少调度损耗成本,并提高负荷曲线的平滑程度。此外,智能决策算法的引入,如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一步优化了矿山供电调度方案。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实际矿山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展示了深度学习在矿山供电智能化方面为城南力。
2024年09期 No.4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 薛世达;赵福平;尹乾龙;
为提高继电保护设备二次回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展了二次回路故障检测方法的深入研究。首先,根据设备的布局和运行状况,制定采集计划,采集二次回路运行特征参数。其次,布设二次回路多层级故障检测点,获取整个二次回路的实时运行工况。最后,在此基础上,选择测量仪器设备,将其放置在布设的多层级故障检测点处,测量继电保护设备二次回路的电学参数,进而检测是否存在故障。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提出方法后,故障检测重叠误差较低,检测准确性较高,检测性能优势显著。
2024年09期 No.4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朱宁;
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态势细节特征单一且元余量大,传统告警方法难以准确预测运行态势异常。本文研究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智能变电站运行态势异常告警,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历史运行态势异常告警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构建一个具有两条链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模型对智能变电站的异常运行态势进行告警。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下运行态势异常告警的虚警率仅0.77%,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知快押智能变电站异常运行态势。
2024年09期 No.4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尹乾龙;薛世达;赵福平;
传统的定值校验方法大多基于人工经验,存在校验周期长、准确率低等问题。本文研究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继电保护定值自动校验方法,以电力系统中故障总体持续时间最小为目标、继电保护的四性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一个继电保护定值自动校验数学模型,引入反序-杂交算子改进蚁群算法,利用改进后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佳的继电保护定值自动校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准确校验继电保护定值,从而有效保障电力系统中继电波稳定传输。
2024年09期 No.4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 梁伟军;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节能水平,本文围绕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策略,包括PWM变流器控制、无功补偿优化控制、能馈装置控制。通过节能控制措施的应用,可以降低电能消耗,构建高效、稳定的供电系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节能供电目标。
2024年09期 No.4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 耿明丰;
本文为了风电机组充分利用风能,在全风速段实现多目标发电优化控制,进而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电优化控制研究。首先,安装传感器,采集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其次,根据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设计多目标发电优化算法;最后,明确机组控制系统结构,划分全风速段,对全风速段实行多目标发电优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研究投入应用后,发电机组各个风速段的功率平滑因子较低,机组输出功率波动较小,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09期 No.49 68-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罗陈;黄泽;卢永尧;
近年来,因外来异物、端部异常振动等原因,导致发电机定子绕组主绝缘损伤时有发生,如何快速、高效地修复定子绕组主绝缘受损部位是业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影响发电机定子绕组主绝缘现场修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研究,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主绝缘现场修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修复技术可以满足发电机长期安全运行要求。
2024年09期 No.4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程明明;
依据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高压试验可划分为出厂、交接与定期三类。高压试验的实施取决于完善的组织与技术措施。其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是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和提高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近期电力试验中的人身伤亡案例展开深入剖析,解析事故成因并汇总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误操作情况,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消除安全隐患。
2024年09期 No.49 75-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乔训龙;
分布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容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容量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最优潮流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规划者和运营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配电网容量,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可持续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最优潮流法来评估配电系统可用容量的技术,此方法被称为“反向负荷能力”,它将固定功率因数的分布式发电定为负载负值,并使用最佳功率流来进行负载负值切除,从而确定可用容量。该技术已应用于配电网及分布式发电,可以快速识别在热量及电压约束下的配电网可用空间。此外,在研究连接顺序对可用净容量的影响以及对网络进行清理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4年09期 No.4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 袁超;吴健;施皓天;
传统的运维检修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巡检和定期检查,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发现一些潜在的故障,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现提出泛在物联网下10kV配网架空线路运维检修技术的研究与设计。首先,针对110kV配网架空线路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其次,在物联网背景下,对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设计,通过测量线路上的行波信号,利用行波传播的特性,计算出故障点的距离;最后,对架空线路检修安全措施进行了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运维检修技术的抢修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检修技术,因此,当架空线路出现故障时,泛在物联网下10kV配网架空线路运维检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故障识别的速度,进而有效减少因配网出现故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024年09期 No.49 81-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 马超;刘祥振;
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和智能化发展,故障检测与定位作为保障其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在应对现代电力系统时,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概述了深度学习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与定位中的潜在应用,探讨了其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并分析了深度学习在处理复杂电力系统数据时的独特能力。
2024年09期 No.4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耿山;尹利杰;
配电网作为连接电网和电力用户的纽带,对于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关键作用。其中,配电线路是配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供电的可靠性。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降低雷电对线路的影响,本文对输配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类型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措施。
2024年09期 No.49 87-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曾诗杰;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高效的运维对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较为重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更加高效的工具来分析和处理变电站运行中的海量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变电站智能运维系统硬件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处理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案,探讨了软件设计方面的创新,涉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图像特征提取、运动目标跟踪等关键技术,旨在展示如何根据整合大数据技术,实现变电站运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2024年09期 No.4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林成法;夏曙光;汪文煌;王黎明;边丽娟;
为了提高水电监控系统告警信息的准确性,保证所发报警信息的可靠性,通过对水电站发生事故或异常时的告警信息的分类处理和推理,借助智能报警专家系统和决策树算法,设计一种针对故障的智能报警技术。该技术能大量减少告警信号量,并提供事故辅助决策,提升运行人员的监控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安全效益。经过实践证实,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流域梯级电站的智能告警功能。
2024年09期 No.49 93-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郝广宁;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火力发电效率和经济性方面的应用。目前,火力发电面临着高煤耗、环境污染和设备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进措施,包括智能测控烟气氧量和锅炉自适应优化燃烧控制等,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电气自动化的方案为火力发电厂的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4年09期 No.4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周东旭;倪赛赛;
针对新建变电站在投入运行时存在无外界负荷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相一次通流二次加压模拟带负荷装置的方法,以完成主变极性测试。通过对兰州地区某330kV变电站的实例进行详细介绍,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能够有效解决新建站无负荷进行相量检查的问题。建议在新建变电站启动时推广使用该方法,以缩短启动周期、简化调度启动方案,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4年09期 No.49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潘建伟;
本文对矿井高压电网的工作进行了分析,证实了电流和电压的高次谐波分量的存在及其对供电系统元件的负面影响;揭示了矿井高压电网中电流和电压含量多的次谐波,以及负载电流和畸变电流可能的范围;证明了矿井电网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是随机过程。利用随机过程理论的数学仪器对负载电流和畸变电流进行了研究和预测,将所获得的负载电流和失真电流趋势的定量值用于估计功率损耗和计算滤波器补偿装置的参数,并提出优化方法降低谐波。
2024年09期 No.49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闻一非;
本文提出一种低压配电网用电异常行为的快速检测技术,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网和Φ-OTDR实时监测电流、电压及温度等参数。通过小波包变换与类神经网络融合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GBDT模型构建高效异常检测系统,能准确识别电力盗用、过负荷等问题。同时设计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响应系统实现对异常行为的智能化监控与及时处理。实验验证该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精度,为低压配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具备良好的产品化应用潜力。
2024年09期 No.4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徐克勇;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线路运行是否安全稳定是决定电网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好线路损耗的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威胁,找到线损问题的成因。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线损监测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借助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线路损耗。物联网技术不但提高了线损监测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降低电网维护成本,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线损监测中的应用与设计,分析物联网的优势以及应用路径,从模型构建、数据收集、边缘计算、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等角度分析物联网的应用方法,并通过系统测试的方式探究其可行性。
2024年09期 No.4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 张杰;蔺雪震;高燕增;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供电所反窃电自动检测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用电模式和电力设备参数,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快速识别窃电行为。仿真试验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窃电检测的准确性和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该方法不仅提高了监控效率,还具有良好的实时预警功能,有望为电力行业在降低损失、增强电力安全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09期 No.4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 蒋俊彦;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电气实验设备连接线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构建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电气实验设备的精确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采用西门子S7系列PLC,并通过Profinet实时以太网协议与从站PLC连接,形成总线拓扑结构。智能控制算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实现了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与评估,提高了控制精度与稳定性。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在故障检测与系统重构方面表现出高效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了电气实验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2024年09期 No.49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李少龙;陈志伟;
火力发电厂对于低负荷投脱硝主要从两大方向进行改进:一是选用低温催化剂,二是提高脱硝系统的入口烟温。但目前低温催化剂(可低至120℃)大多数处于研究与试用阶段,技术还不成熟,部分工程应用的低温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不高。工程上最普遍的全负荷脱硝技术是通过必要的改造提高SCR系统进口烟温。提高脱硝入口烟温的技术路线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补充热量,二是减少SCR系统前烟气换热;第一种为燃气(油)补燃技术,第二种方法考虑到SCR脱硝装置的上游布置有多级对流受热面和辐射受热面,包括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等。本文研究了在复杂工况下保持较高的脱硝效率和较低的氨逃逸率,从而实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
2024年09期 No.49 119-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唐志超;朱庭仪;王周毅;
由于电气一次设备的计算量大、处理时间长,可能导致其远程启闭控制灵敏度较低。因此,提出了基于PLC技术的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远程启闭智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启闭传输指令,并计算设备启闭载荷,然后设计PLC自动化控制算法,并通过控制器实现电气一次设备启闭同步控制,从而实现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远程启闭智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控制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控制速度为1.45s,能够更好地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4年09期 No.49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 张俊康;廖碧英;吴瀚彬;陈思宇;曾沧颖;
本文针对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现有除湿方式简陋、效果差等问题,结合电力设备对运行环境的特殊要求,对变电站配电装置室防潮除湿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除湿系统布置方式,设计控制策略,根据手控、自控、远控相结合的控制逻辑,实现装置的自动控制,提升了除湿效果。经过现场应用,本系统可实现配电装置室长期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以下,满足电力设备运行最佳环境湿度。
2024年09期 No.49 126-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金木坤;张天勇;谢保罗;罗鸿;黄勇源;
某公司针对当前换流站安全事故频发,且可视化工作存在着多方面管理问题,提出1+N风险管控机制要求。基于此,以六何分析法(5W1H)对换流站生产现场作业的风险管控各环节要素进行可视化维度剖析,通过对换流站进行作业监控、 1+N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本质安全型体系等管理手段构建了一套多视图、多层级联动的换流站风险可视化管理系统。从换流站作业现场的生产人员、工作环境、设备状况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结合红外设备、感温设备、气体监测设备、摄像头等数字化设备,提升作业限高报警能力。此外,从影响换流站作业风险的各项因素上提升风险预警的可视化管理体系,从人、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入手,系统地理清换流站的安全可视化管理要素,优化换流站作业风险可视化技术。
2024年09期 No.49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刘智安;谢慧琳;
智能化发展是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在“智慧电网”建设过程中,可将新时代智能化技术运用到供电公司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如线损管理中。基于此,本文以台区线损为角度,选取某供电公司为实例展开具体分析,总结该供电公司在实际运行期间存在的线损现象,分析线损原因,并进一步结合案例供电公司实际情况分析智能化技术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2024年09期 No.49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 刘旭阳;申丹;吴艳超;朱宜东;
由于原始的变压器局放信号中存在大量噪声,导致对变压器局放状态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变压器局放故障检测技术研究。结合电场强度对变压器受到的入射电磁波和反射电磁波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在局部放电情况下变压器输出脉冲信号状态,并利用小波变换的方式对其进行消噪处理。在变压器局放故障检测阶段,根据消噪后局部放电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值与频率参数,确定具体的放电量。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技术对于测试DG单相干式隔离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量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在3.0p C以内,对应的相对误差始终稳定在3.0%以内,与对照组相比,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4年09期 No.49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陈辰;
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对于我国民众、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变电运维工作能够很好的保证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将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于变电运维工作领域已经成为了电力运维领域比较常见的工作手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首先对变电运维工作必要性、变电运维工作中智能巡检机器人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与功能,提出了变电运维工作中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变电运维工作中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与技术支持。
2024年09期 No.49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邢鹏;朱良旭;李金城;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筒型永磁调速技术及其在冷却塔风机上的应用,包括永磁调速器技术原理、设备结构、安装方式等内容。最后提供了实际案例和运行数据,为冷却塔风机调速节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24年09期 No.49 141-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樊万昌;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用电需求量提升,电力变压器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电网运行状态,研究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及定位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原理,以提升变压器运行稳定性为目标,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探究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与定位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此规范工作人员运用技术方式,快速找出存在故障的变压器,为技术运用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徐鹏;陈立华;
常规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以保护权值、阈值为主,受到变电站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影响,设备经常出现保护误动作问题,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设计了基于LVRT策略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设计数字化变电站继电就地化间隔保护功能,将继电保护布置在被保护设备周围,缩短其与被保护设备的距离,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基于LVRT策略配置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结构,利用低电压穿越策略使继电设备持续运行,改进数字化保护性能,从而实现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整定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变量数据,将变量层、公式层、规则层、保护类型层、保护装置层等方面进行自动整定,得到准确的保护定值。采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技术的保护性能更佳,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4年09期 No.49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李牧洋;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配网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确保电网可靠运行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故障智能检测技术作为配网自动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及时识别和处理电网故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项技术涉及对电网故障的智能识别、精确定位和有效处理,旨在减少停电时间,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配网自动化技术中故障智能检测的各个方面,包括故障智能检测技术的总体概述、智能电网结构设计、故障识别与分析方法、中性点不接地的单向接地故障检测法和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故障检测方法,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在现代电网中的应用。
2024年09期 No.49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祁红新;樊万昌;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避雷器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其状态监测与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从避雷器诊断中常用的带电检测技术入手,结合实际避雷器状态诊断情况,明确了带电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适用范围以及综合应用方式,并针对技术难点,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最后总结了避雷器状态诊断中带电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策略。研究结果可为避雷器状态诊断提供实践指导,也可为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2024年09期 No.49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张威;
电力系统中重视变电站的运维管理,通过日常监督等方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可以切实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红外测温技术操作简单,可以实现独立处理,在检测中融合数字设备则可以进行成像分析,简单便捷,在变电系统运维工作中要综合实际状况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而红外测温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为变电站的运维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此,为了提高变电运维检测工作质量,文章主要针对于红外测温技术,探究了其具体应用原理、故障诊断范围,综合实际状况了解了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158-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 成健;许朋;赵伟利;
针对电缆核相检测中的测试接线操作复杂、切换耗时较长、信号干扰严重等问题,研究一种智能接线免切换式线路绝缘检测及核相装置。该装置利用CPU单元输出控制指令,配合A4950模块实现电子式绝缘电阻测试仪、电缆外护套故障检查装置和电缆识别装置三个接口的投切转换,一键启动后自动核相摇绝缘,从根本上提升了电缆核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了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进程。
2024年09期 No.49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庞文英;张严伟;
当前变电站地化线路安装位置定位方式设定为独立标定,并不精准可靠,容易导致后期综合线路费用增加,为此提出对基于正则化参数的变电站地化线路安装位置优化方法的设计与分析。根据当前的优化需求,先进行中心化处理,依据正则化参数的调整,提高定位的精准度,进行正则反演定位机制与参数设置。基于此,设计正则化参数变电站地化线路安装位置优化模型,采用同步追踪与修正的方式来实现安装位置优化。测试结果表明:针对选定的测试线路,在进行安装位置优化的过程中,所耗费的综合线路费用明显降低,这说明此次设计的正则化参数的变电站地化线路安装位置优化应用效果更佳,可控性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2024年09期 No.49 164-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闫建新;
目前,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被广泛采用,本文阐述了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在300MW大型空冷发电机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检修对比,证明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在空冷发电机定子电晕实时监测上可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09期 No.49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 冯全群;相修君;
本文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矿山供电系统实时监控与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监控与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感知与数据采集层、信息传输与处理层、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以及远程控制与优化调度层,实现了对供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与智能化管理。实验结果表明,新系统在监控响应速度、故障预测准确率、调度经济效益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SCADA系统,分别提升了34%、6.3%和15%以上。这证明了物联网技术在提升矿山供电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和智能化水平方面的潜力。
2024年09期 No.49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杨雨萌;孙海峰;马俊杰;
本研究旨在提升配电网故障自愈能力,降低停电影响范围。通过优化保护电流定值及更新馈线自动化策略,实现了保护区域内的快速准确故障隔离。研究采用三段电流保护与重合闸策略,强化变电站出口断路器和分段、分支、分界开关的保护配合,确保选择性保护的实现。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ATP中构建仿真模型,模拟了相间短路及小电流接地故障情形,验证了保护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不同故障位置快速准确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增强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弹性。
2024年09期 No.49 176-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郑泽聪;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热控自动化在电厂热工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基于对当前电厂热工系统的分析, 探讨了热控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并着重分析了它在提高能效、 优化控制策略、 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高级控制算法、 智能诊断系统以及数据集成与处理这三个关键技术, 阐述了热控自动化在提升电厂热工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所起到的作用。
2024年09期 No.49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高艳;苏国源;李华林;
对于“一拖一”(一台燃机带一台汽机共同发电的接线方式)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 FCB(Fast Cut Bcka )功能,因国内有较多机组都已经成功实现,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基本无技术障碍,并且无其他特殊因素制约。 而对于“二拖一”(两台燃机带一台汽机共同发电的接线方式)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因其机组结构较为复杂,汽机和热工专业等的控制系统因 FCB动作而进入孤岛运行中,会存在较多问题。 同时,对于“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入孤岛运行的方法有多种,同时还可能有多种不同工况。 因此,需进行试验确认 FCB机组在几种不同工况下,发电机机端电压是否会产生过电压,励磁系统能否快速稳定电压,频率影响有多大,对于发电机电气保护系统是否会产生影响等,从而得到一个合适的“二拖一”类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FCB投入逻辑。
2024年09期 No.49 182-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房泽;莫香山;
为实现对GIS设备运转状态的有效管控,本文以多种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为基础,对GIS设备缺陷的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加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将分析射频巡检、特高频局放、超声波局放检测、综合定位诊断分析等技术应用于GIS设备缺陷诊断中,可以使GIS设备缺陷诊断效果得到强化。通过本文研究,可为电力资源稳定供应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展思彬;鹿洪勇;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变电站的规模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 对运行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采用仪表测控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 可以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监控、 报警和保护, 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降低运营成本。 本文从传感器选择、 数据采集传输、 控制系统设计、 通信网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仪表测控技术, 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 仪表测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变电站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024年09期 No.49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田壮梅;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预测成为电网规划和管理的关键环节。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负荷预测涉及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充电桩的电力需求,以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执行复杂的计算。利用云计算可以分析和处理大量关于电动汽车使用和充电模式的数据,从而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摘要: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预测成为电网规划和管理的关键环节。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负荷预测涉及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充电桩的电力需求,以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执行复杂的计算。利用云计算可以分析和处理大量关于电动汽车使用和充电模式的数据,从而提高负荷测的准确性。
2024年09期 No.49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 孙银雨;
由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接地故障位置和类型难以明确,导致隔离措施实施后的配电网主断电流复位效果较差,为此,提出含分布式电源的10k V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隔离方法研究。选择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中稳定、不受故障影响的节点作为参考节点,结合已知的行波传播速度,实现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精准测距。在隔离阶段,在故障类型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分布式电源状态评估结果构建了隔离策略逻辑函数,实现对故障的针对性隔离。在测试结果中,主断电流快速收敛,在故障发生后的3.0ms内,主断电流复位到正常状态。
2024年09期 No.49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王瑞进;
本文针对光伏电站当中的逆变器直流侧接地故障处理问题,以及故障原因展开深入探讨,以实际光伏电站为例,简要介绍了光伏电站以及逆变器情况,从故障检测、定位以及隔离修复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逆变器直流侧接地故障处理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接地故障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逆变器直流侧接地故障的技术措施。此次研究结果可为光伏电站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逆变器接地故障处理提供实践指导。
2024年09期 No.49 197-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 唐伟倚;
IEC61850被提议作为变电站内通信的标准协议。在其当前应用中,该标准不包括变电站外部的通信,无论是控制中心还是与其他变电站的通信,如用于远程保护。随着新的监测和控制技术的出现,配电系统及馈线层面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正实现新的跨越,在此应用中,准确的数据访问十分必要。IEC61850具有全局的对象结构,可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各个组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模型。本文研究了两个实例,验证如何将该标准用于配电自动化,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使其能够有效应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些新兴技术。
2024年09期 No.49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 李永健;
2006年2、 3月,某发电厂三期相继投产两台300MW汽轮机,汽轮机分别命名为31号和32号机。选择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8型N300-535/535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调节系统采用的高压抗燃油EH液压控制系统, EH油泵出口压力为15MPa, EH油温:40~55℃。
2024年09期 No.49 203-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 孙宝林;只升震;韩朋刚;张千朋;崔凯;
常规的船用升降机速度自动控制不会设定具体的边界条件,导致控制出现偏差,后期跟踪控制绝对差大幅度增大,为此提出对基于PLC与变频器的船用升降机速度自动控制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当前控制测定,先布设监测及自动控制节点,设置自动控制边界条件,消除控制偏差,以此为基础,构建PLC+变频器船用升降机速度自动控制模型,采用柔性联动辅助处理的方式来实现自动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针对升降机自动控制包括:匀速控制、减速控制和加速控制三种内容,分别在50N·m、55N·m和62N·m三种负载背景环境下,计算出最终的跟踪控制绝对差,均被较好地控制在4.5以下,说明此次设计的升降机速度自动控制方法更加高效、可控,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抗干扰,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2024年09期 No.49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刘永城;
变电站内的电磁干扰、振动等环境因素可能对监测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增加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110k V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方法。本文先采用波长调制型光纤光栅传感器,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数据,然后利于物联网技术完成状态信息数据虚实映射,实现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监测,最后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先进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的监测精确度数值较高,可稳定在95~100%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精确度的数值甚至为100%,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2024年09期 No.49 209-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赵福平;尹乾龙;薛世达;
由于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变比值较大,诊断情况较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VM的变电站继电保护回路隐藏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提取继电保护回路隐藏故障特征,划定需要诊断的范围。根据隐藏故障诊断的映射关系,计算诊断单元值,对信息量进行多参数调整。运用改进SVM分类器生成故障类型,完成故障分类。构建出隐藏故障集合,获取回路中设备之间的虚拟回路状态,计算故障节点的可能性,判断是否发生隐藏故障。实验结果表明,小组1的变比值为0.15~0.18,与故障状态进行对比后能够判定所在支路电流测量回路存在故障。迅速识别出异常数据,进而完成对隐藏故障的精准诊断。
2024年09期 No.49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史昱龙;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促使大众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提升,为满足大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煤炭资源的开采量逐渐提升。而供电设备是煤矿开采阶段的重要设备,也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主要元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供电设备的安全防护以及电气保护技术研究,以推进煤矿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某工程案例为基础,分析安全防护以及电气保护技术的开展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215-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钱翊飞;
本文针对标准再生式空气预热器模型的瞬态热行为和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评估了性能因素。将冷端最后一个吊篮板改为粗砾石介质来修改空气预热器改进模型,由于砾石介质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并且会产生较高的压降,因此为改进的空气预热器提供了一种新技术,以补偿较低的传热率,并通过插入旁通管来降低砾石介质中的压降。实验结果以模型的平均传热率以及其输送功率的形式给出,旁通管对改善空气预热器基体的传热率和降低压降有显著效果。结果表明,在空气预热器交错模型中获得了最佳的性能因子。
2024年09期 No.49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李猛;
当前冶金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逻辑一般为递进模式,控制的关联度不高,导致控制耗时延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冶金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方法。根据当前冶金电气设备控制需求进行运行信号采集与处理,采用交互的方式提高控制的关联度,设置交互自动化控制逻辑。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冶金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模型,结合定点辅助追踪修正的方式来实现冶金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针对选定的5台冶金电气设备,通过2次测试干扰,最终得出的控制耗时被控制在0.15s以内,说明在神经网络技术的辅助与支持下,所设计的冶金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方法更加灵活、完整、可靠,具有较高实际的应用价值。
2024年09期 No.49 221-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乔新宇;
本文对单机单负荷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以电压安全为判据,推导出解析型电压表达式,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在单机单负荷系统中,考虑了机端电压、线路阻抗和建筑负荷侧电压,推导出负荷侧电压的解析式。进一步,考虑了光伏接入后的系统分析,推导出光伏接入负荷侧电压的解析式。在电压安全约束下,得到光伏消纳的安全区间,为保障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一个实际项目,基于电压安全性设计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选用了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确定了组件的朝向和倾角。通过对安装区域的光伏组件数量进行计算,选择了适配的逆变器。考虑了安全、发电性能和建筑美观等因素,最终,通过PVsyst仿真得出系统的年发电量符合建设要求。期望为相关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提供设计借鉴。
2024年09期 No.49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武锋利;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的关键节点,其二次设备故障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GRU模型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了故障的实时检测和精准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故障检测率达98.5%, TOP1定位准确率达91.4%,平均诊断时延仅为216ms,性能优于SVM和LSTM等传统方法。该系统为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9期 No.49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尹志敏;
当前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监测预警机制一般为单结构,监测的效率较低,导致最终得出的监测频率下降,为此提出对基于光纤通信的智慧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监测方法的设计。根据当前测算,先进行运行状态监测点的布设,采集实时监测数据,采用多层级的方式,提高监测的效率,设定多层级预警机制。基于此,构建光纤通信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状态监测模型,采用可视化持续调整以实现通信监测处理。测试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大数据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状态监测方法、传统自适应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状态监测方法,本次所设计的光纤通信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得出的监测频率较高,这说明此次设计的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监测方法更为高效、灵活,监测效果更佳。
2024年09期 No.49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许一冰;
文中以某电网规划与工程设计一体化平台项目作为研究基础,重点探讨基于GIS的输电线路模型设计及优化算法的实现方法,详细介绍该平台的系统架构、运行机制以及界面功能,并采用Dijkstra算法建立了优化模型。针对设计模型和优化算法展开多次测试,结果显示平台路径的自动生成运行速度属于分钟级,路径局部需要结合实地勘察结果进行合理修正,但整体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效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张晓明;
传统继电保护装置存在自动检测精度不理想、无法准确反映失效状态下感应滤波实际稳定干扰水平的问题,导致装置失效、电力机组难以实现协同发展目标。为解决该问题,文章根据常规自动检测方法原理、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有别于常规方法的全新自动检测法。首先说明了自动检测继电保护装置的意义,其次总结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不足,最后基于感应滤波对全新检测方法进行了设计,通过实验证实全新方法能够有效缩小所提取阻尼比的标准差、平均值和参考值的偏差,具有理想的可行性、普适性。
2024年09期 No.49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折利军;
超临界汽轮机组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在大型发电站中。超临界是指工作状态,其中水在超过其临界点时被加热和循环,以高效地驱动涡轮发电。在这种状态下,水不会经历常规的液态到气态的相变,从而提高了热效率。然而,高效运行的同时也伴随着能耗和损耗的问题,如何优化这些机组的运行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是提高发电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660MW超临界汽轮机组热耗率的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方法的优化措施,旨在为电力行业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运行方案。
2024年09期 No.49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岳璐;芦颖;
本文叙述了东南亚某国家电网138/69kV户外AIS变电站内69kV配电装置扩建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工程现状、主要设备参数选型等。着重对由于现场前期设备布置不合理而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做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选出本工程最优实施方案,进而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024年09期 No.49 243-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殷绕方;张春刚;杨敬花;
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通过电容变压器(CVT)传输,对二次端产生巨大的扰动,从而严重影响到二次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本项目针对500k VGIS变电所,通过构建CVT等效电路,求解二次电缆的扰流电压,实现二次电缆缠扰电压的求解;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二次电缆两端受扰电压,研究二次电缆长度、屏蔽层接地形式等因素对二次电缆扰人电压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方法,有效减小二次电缆的扰人电压幅度及谐波成分。
2024年09期 No.49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 吴思明;庄庆佐;
针对某660MW亚临界锅炉过热器侧包墙管吹灰孔让管处发生泄漏事故,通过宏观检查、硬度检测、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侧包墙管泄漏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泄漏的建议。
2024年09期 No.49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 王壮;秦立瑛;童格格;
本文通过分析一起计量回路电压接线与电流接线反接案例,研究此类接线异常类型的异常表现特征与原理,帮助计量人员实现发现一例、整改一类,提高计量业务的工作效率。
2024年09期 No.49 252-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陈英;
本文旨在改造和优化220V直流电力系统,以提高其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具体改造设计包括引入模块化接线单元和采用高导电材料减少线损、实施纵横母线设计以实现多回路冗余设计。改造设计中提出需改造系统充电装置,提升充电效率与可调控性,并实施实时电池监测,以实现更高效、可靠的直流电力系统。
2024年09期 No.49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 郭超;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是火电厂的核心系统之一,其安全保护与故障诊断技术是保障火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分析其在火电厂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的安全保护与故障诊断技术方案。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系统设计和仿真验证等方法,构建了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知识图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故障检测、诊断和保护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开发了一套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保护与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对某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进行实际应用和测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火电厂的智慧化和节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4年09期 No.49 258-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 侯晨虹;王登银;腾克;徐旭;郭冰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燃气轮机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系统架构、控制算法、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同时,本文还将阐述该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系统硬件配置、软件编程和测试等环节。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证明了该系统在燃气轮机控制领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024年09期 No.49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屈琳;张威;
本文以WEB技术为背景,简要介绍了某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的技术监管方法:从酸碱值、浓缩倍率、电导率三个参数视角,设计控制系统,给出可行的系统控制方案;分别从下位机、上位机两个角度,进行系统开发,明确各模块的设计方法、梳理监测系统的功能模块,以此更好地展示WEB技术功能,全方位进行循环水监管。监测系统运行后,火电厂的发电量提高了2.258×10~9k W·h,成功节约了1.335kg/(k W·h)的水,系统监测管理效果极佳。
2024年09期 No.49 265-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葛鹏;耿宁;李飞;杨光;高旭;王正男;
变压器铁心是变压器重要的磁路部分,铁心有且必须只有一点可靠接地。铁心多点接地对变压器及电力系统危害巨大,每年对所辖站内变压器开展铁心接地电流测试,是发现铁心多点接地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一起110k V变压器多点接地故障的发现、分析和处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得出了多点接地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此类故障的判断依据和处理方法,对变压器安装交接、例行试验现场提供了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 王若禹;
稳定性分析是了解配电网状态的重要手段,但随着配电网结构逐渐复杂,稳定性分析难度逐渐提高,在实践中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一致性系数较低,针对目前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分析。以配电网运行负荷峰谷差最小和母线直流电压峰谷差最小为目标,建立配电网理想运行目标函数,并对配电网运行节点功率平衡、电压以及可平移负荷约束,建立配电网理想运行状态模型,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寻优计算,量化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实现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分析。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分析与实际一致性系数在0.95以上,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2024年09期 No.49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李娟;
针对现有预警方法在对35kV变电一次设备运检故障预警时,存在预警残差变化幅度较大,无法满足运检预警精度要求的问题,本文引入小波变换技术,开展35kV变电一次设备运检故障预警方法设计研究。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实现35kV变电一次设备信号去噪抑制。根据经过处理的信号,对35kV变电一次设备运检故障特征进行识别。对一次设备故障溯源,并建立预警评语集,实现分等级预警。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预警方法预警残差变化幅度得到有效控制,预警结果可以为一次设备运检提供可靠依据。
2024年09期 No.49 316-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仲卫;汤健东;淡延亮;卢小祥;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工作的开展,电网调度工作质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要依照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环境和具体需求,积极构建更加合理可控的技术约束机制,维持调度容量和备用容量的科学性。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能源发电接入的影响,并对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调度运行提出了几点建议。
2024年09期 No.49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 米云峰;庞浩;郝志升;
为提高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因绝缘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提出了轨道交通用交流电缆接头绝缘故障诊断方法研究。首先,采集交流电缆接头局部放电信号,并利用小波分解方法,对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滤除处理;其次,利用时域波形,提取电缆接头局部放电信号特征;在此基础上,计算泄漏电流与介质损耗角,诊断绝缘故障,并通过声测法,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方法后,6种不同类型故障的诊断率均达到了98.16%上,能够实现交流电缆接头绝缘故障准确诊断的目标。
2024年09期 No.49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卫斌;
运行状态异常自动辨识是35kV变电站自动化监测手段之一,但随着变电站规模的扩大,辨识精度得不到有效保障,实践中辨识率较低,而且漏识比例比较高,因此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35kV变电站运行状态异常自动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信号采集板对变电站电压信号进行捕获,采用平移平法对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到电压信号时频特征,通过对其的奇异性分析辨识变电站运行状态异常,实现基于小波变换的35k变电站运行状态异常自动辨识。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辨识率超过97漏识比例不超过1在35kV变电站自动化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4年09期 No.49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朱锴杰;闵景业;施磊;
随着电力系统发展,输变电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决策日益复杂,传统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本研究引入量子计算,利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高效优化算法,应对大规模数据处理挑战。针对输变电特点,提出基于量子计算的智能决策方法。该方法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准确识别系统故,并提供优化决策方案。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量子计算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等领域的应潜力。实验结果表明,量子计算在处理输变电大规模数据时优势明显,能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为输变电大规模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奠定了量子计算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基础。
2024年09期 No.49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张文艳;
针对现有评估方法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得到的结果可信任系数过低的问题,引入DS证据理论,开展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方法设计研究。在遵循全面性、实时性等原则基础上,构建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体系。对指标层隶属函数和隶属度进行计算,结合DS证据理论,融合评估指标,得到最终的状态评估结果。通过实验证明,新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可信任系数更高,更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2024年09期 No.49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孙海涛;郭腾;
传统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检修方法直接对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检测模型进行构建,未对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体系进行建立,造成传统方法隐患检测拟合度低。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检修方法,构建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体系,为建立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检测模型提供参数支持,最后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变电站基地设备隐患进行定位和检修。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拟合度最高,可靠性更佳。
2024年09期 No.49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 夏曙光;林成法;汪文煌;王黎菁;刘艳娜;
基于B/S和Java设计并开发了水电流域经济调度控制(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简称EDC)系统软件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及实现技术,根据流域梯级水电站运行需求设计了系统功能、数据结构、数据接口和算法集成接口。通过分析流域梯级水电站运行特点和影响EDC的主要因素,EDC系统构建实时库和历史库,建立数据接口类整合监控系统、水情测报系统和梯级站群优化调度系统数据进行负荷经济分配。EDC系统联合AGC系统进行站间、站内自动发电控制,并根据实际运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的差异驱动站群优化调度系统的修正计算。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有效提高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024年09期 No.49 338-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赵陆平;
矿井配电系统中由于长距离电缆、不断变化的配电拓扑以及大功率脉动负载,使电压调节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保持矿井中负载端子处的电压分布恒定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井下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而言。矿用刮板的瞬时电压降将触发保护装置,严重影响采矿生产。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矿井设施中获得的数据,对典型矿井配电系统的电压调节进行分析,探究电压分布对刮板和钻机操作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的实用替代方案来改善电压调节,结果证明使用串联有源补偿具有明显优势,可成为推广方案。
2024年09期 No.49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 岳军;胡德林;杨金永;孙一桅;
电力谐波信号发生器远程自动控制中,控制参数是固定的,对于具有时变特性的非线性系,易导致超调量过高,为此研究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电力谐波信号发生器远程自动控制方法。首先,通过采集技术采集电力谐波信号;然后,基于模糊PID算法,定义输入和输出变量,通过模糊化理和规则库设计,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最后,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电力谐波信号发器远程自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和基于模型预测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电力谐波信号发生器远程自动控制方法在电力谐波信号发生器进行远程自动控制时,超调量较低,仅为0.5控制效果较好。
2024年09期 No.49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陈小峰;
针对发电厂直流系统中接地故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综合性故障处理方法。通过详细分析故障类型及产生原因,设计了基于旁路电阻检测与母线电压非对称率计算的故障检测和定位系统。同时,本文提出了以安全隔离为前提的故障处理方案,并配合现场检测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策略,完成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通过案例研究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系统故障处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为类似高压直流系统的接地故障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2024年09期 No.49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王嘉为;
为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本文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机电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关键设备设置各类传感器,采集运行参数数据,经Zig Bee和4G网络传输到云服务器,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精确评估与管理。研究构建了传感网络、数据特征提取和状态评估模型,并进行模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监测设备健康状态,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该设计应用后可有效防范煤矿事故,提升安全性。
2024年09期 No.49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33K] - 臧奇;
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领域,强电施工的复杂性对建筑的安全与功能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配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照明设计与施工的不一致性,以及防雷工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优化措施。通过细致的系统调整、照明方案的优化以及防雷措施的加强,旨在提升整体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优化措施的实际成效,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2024年09期 No.49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仝福祥;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储能系统(ESS)在电力系统调峰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电化学储能技术和物理储能技术由于其高效率和可靠性,在实现能源供需平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的最新技术进展,包括材料创新、电池管理系统优化以及规模化集成等方面。同时,探讨了物理储能技术如抽水蓄能电站、压缩空气储能的工程应用,着重于高效能量转换、存储容器设计及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化。通过比较各技术的效率、成本和可行性,本文为电网调峰提供了综合性的技术路线分析。
2024年09期 No.49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陈志勇;
本文致力于优化10kV配网线路的开关配置和保护定值,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在探讨传统配置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智能算法,深入研究线路开关的配置选择和保护定值的设定。通过人工智能在配网保护中的应用和定值优化算法的研究,本文旨在为电力系统提供更智能、可靠的运行策略,并通过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为电力系统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为未来配网线路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2024年09期 No.49 360-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罗璐;
本文以一起某220kV变电站由于蓄电池故障导致全站直流系统失电实例为依据,根据变电站现场故障记录、蓄电池检查等信息,详细分析了0.4k V备自投装置、蓄电池等设备运行状况,并深入分析本次事件原因,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以促进站用直流系统的可靠运行。
2024年09期 No.49 36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王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的供应日益紧张,我国和全球社会都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努力打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光伏发电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太阳能清洁发电的形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传统的光伏逆变器虽然可以将阳能发电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其转换效率低下、操作简单,因此只适用于小型光伏系统。而新型光伏逆变器内置了监测、诊断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可以实现对光伏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是光伏逆变器的最核心技术,其目的在于让光伏板输出的功率保持最大,使发电量损耗降到最低。为了探究逆变器最大功率点的追踪能力,本文分析了光伏组件输出能力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实测对某厂家的10k 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MPPT能力进行研究。
2024年09期 No.49 366-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王欣;
本文囊括了二次回路结构、二次回路特点以及故障检测方面的内容。主要针对二次回路故障检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细节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融合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的智能诊断及故障定位方法。通过模拟测试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高效的。同时提出了,火电厂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改进建议。
2024年09期 No.49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孙意朝;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设备的故障率逐渐增加,给设备的检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监测的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检修方法。首先,通过智能传感器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数据中心采用自动化算法和模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评估,以及故障的诊断和定位。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监测的检修方法,通过分析设备的故障统计数据和维修历史数据,建立设备的故障模型和维修方案库,并通过实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智能监测的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检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率。
2024年09期 No.49 373-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谢铖;陶佳融;张鹏飞;
由于主动配电网的出力和负荷具有波动性,导致对应的运行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含SOP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方法。含SOP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目标函数为配电网的综合成本最小后,将主动配电网的储能和负荷输出量作为具体的遗传算法个体,借助适应度函数分析不同个体在目标函数下的性能,并将适应度不再随着遗传算法的循环发生变化时个体对应的主动配电网的储能和负荷输出量作为最终的控制参数。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方法的总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2024年09期 No.49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蒋伟;虞思媛;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输变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成为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的输变电设备性能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磁场、热场和力学场耦合作用的输变电设备多物理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其次,基于模拟结果,构建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综合评估方法。最后,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数据,开发寿命预测模型,对设备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估输变电设备的性能,并准确预测其寿命,对于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9期 No.49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 王芳;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电力设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其评价与培育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设备制造业品牌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电力装备制造业在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后分析了当前品牌培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品牌建设能力、缺乏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缺乏有限的品牌价值提升方法等。再次对当前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品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评价标准到实施建议。最后提出未来发展展望,包括细化评价工作、赋能企业、建立推广平台等。
2024年09期 No.49 382-383+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杨常府;蒋纬纬;
当前低压配电网零线断线故障自动检测模型多设定为单一结构,检测范围较小,导致自动检测均值方差偏大,为此,提出考虑不确定因素的低压配电网零线断线故障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前的检测需求,识别故障区域及零线断线故障特征,采用多目标的方式,扩大检测范围,在不确定因素背景下,设计多目标配电网零线断线故障自动检测模型,采用持续自动化修正处理实现自动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针对选定的5个测试区块,分三个阶段测定,最终得出的自动检测均值方差被较好地控制在1.3以下,说明在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所设计的低压配电网零线断线故障自动检测方法针对性强,效率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4年09期 No.49 38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张冬梅;
考虑到在低压台区网络中,电表、表箱以及供电支路相互连接的信息无法直接获得,本文研究了一种依据数据推动的方法,旨在识别低压台区电网的网络结构。利用聚类分析确定节点的位置和性,并通过计算每个耦合节点的电流数据推断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进一步构建完整的电网拓扑结。通过案例研究证实,这项技术实质上提升了电能供给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并且为电力网络迈向智化建设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2024年09期 No.49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