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松;
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建筑电气系统的能耗预测与优化模型。通过设计集成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层架构,实现了对动态、非线性的建筑电气负载的高精度建模和序列预测。相较传统统计模型,该深度网络方法显著提升了下一时刻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充分利用预测结果,优化了建筑供电控制策略和参数配置方案。仿真表明,基于深度学习预测的自适应用能管理可实现8%以上的日负载峰谷差降低和10%左右的年耗电量减少。
2024年10期 No.50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刘铁柱;沈铁志;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耦合虚拟对象热控先进过程控制实训装置,旨在弥补传统热控教育与实际工业应用间的差距。通过整合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际操作环境,本装置能够提供高度逼真的操作体验,支持复杂的高温高压过程控制实验。文章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原理、构建方法及其在教学和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实训装置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为热控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工具。
2024年10期 No.5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 张凯程;周婧;乔思斌;
本文探讨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电力通信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获取图像信息,结合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对线路的自动检测与故障智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识别多种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1.23%,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定位精度,有助于保障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这一研究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10期 No.50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 周魁;梁美妮;王艳君;
为了提高输电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根据国内外设计经验进行外推,选定±1500kV为更高的输电电压等级。对±1500kV直流输电线路各工况下的空气间隙进行研究,考虑海拔和塔身宽度修正,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和操作过电压倍数情况下的空气间隙推荐值,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基础。
2024年10期 No.5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张严伟;庞文英;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基于BPD型变频电源的特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了一套局部放电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BPD型变频电源,能够对脉冲最大幅值、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功率进行精确测量。首先,发现脉冲最大幅值、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功率在不同加压持续时间下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局部放电现象的强度和规模逐渐增大。此外,实验中还发现,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重复频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可能与局部放电现象的非线性特性有关。本研究不仅提供了对特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现象的深入理解,还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测试和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变压器的绝缘性能,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4年10期 No.5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 方韡;
针对在电缆线路状态检修方案中缺乏考虑经济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电缆线路检修方案优化方法。在结合检修情况修正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缆本体、中间接头、线路终端、附属设施和运行环境的电缆综合健康指数评估模型,根据健康指数与故障率的关系,量化电缆线路的经济损失和系统运行损失风险,建立合理的检修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了检修的最优化方案。经实例验证表明,所述方法合理有效,为电缆线路检修提供了新的优化方案。
2024年10期 No.50 18-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徐志杰;孔文苑;
风能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风机的输出功率并不稳定。本文在考虑风能不稳定的情况下,在传统的机组组合调度方案中加入了风机。采用蒙特卡罗概率抽样法生成预测风力发电的场景集,并基于概率距离的同步生成减少法对原始场景集进行筛选,得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场景集。通过采用风机出力优先填充负荷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经济目标的传统机组组合模型。最终,利用建立的模型和方法得到了包含三个风电机组的IEEE-30总线系统的最优解,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024年10期 No.5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 陈勇;沈艳婷;贺永昌;
针对含高渗透率户用光伏的低压配电网中的电压越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逆变器和储能的电压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分布式光伏对低压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机理以及低压配电网中电压与有功、无功各自的量化关系;然后建立了储能系统选址定容模型和逆变器-储能控制参数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提升电压质量并降低控制成本。
2024年10期 No.5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史海平;
最优调度是一个全局优化问题,经济调度协调整个配电网的发电,同时将总发电成本降至最低,因此,通常由监督控制器执行。然而,可靠性问题对此类架构设计提出了挑战,因为中央控制器或任何通信链路的故障都会阻碍整个系统的功能。此外,对该优化方法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交流配电系统,直流配电系统的优化调度在很大程度上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研究工作设计了一个分布式控制器,通过在直流电源之间适当分担负载和同步单个增量成本来实现直流电源的最优调度,该同步性可实现直流电源的最佳调度,并确保系统性能不受控制器或通信链路故障的影响。
2024年10期 No.50 32-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 袁佐腾;田维青;杨洲;景柏林;冯代云;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光伏发电机组容量逐步增加,光伏发电将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新建的光伏发电项目,由于延续了之前的重基建、轻运维模式,并未在建设期间设计构建有效的数字化运维能力,造成了实际运行后难以达到“少人维护”的要求,其运行质量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优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光伏项目的建设正在向山地等复杂地形场景转移。因此,十分有必要展开山地光伏发电数字运维技术的研究,利用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远程实景动态重现,监护和查巡场站安全生产情况,保证无人值守站内设备的全天候可控预警,提高对生产系统故障的及时发现以及预测管控能力,降低人员风险,提高巡检质量,减少维护性费用成本。
2024年10期 No.5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 李琪;顾嘉华;赵新娅;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需求的增长,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的稳定控制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探讨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稳定控制,通过建立数字孪生模型、设计稳定控制策略以及实时优化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实现可持续能源接入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 付康民;段轶男;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电力燃料的质量分析与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方法。首先,对电力燃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明确了其不同质量特征。其次,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将其应用于电力燃料质量分析的可行性。然后,设计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大量的样本数据对其进行了训练和优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4年10期 No.5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张红秀;
输电线路遭雷击干扰时,高频成分占比增加,具有与故障信号相类似的暂态过程,维护时可能由于特征的相似性而引起暂态量保护的误判,给维护带来错误引导,因此精准识别与分析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根据雷击干扰、雷击故障和非雷击故障三种状态的波形,提出识别判据,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具体类型,为检验判断方案的可行性,进行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本文方案在识别各相线雷击干扰与故障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势,可行性良好,可供参考。
2024年10期 No.50 44-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 任华东;
本文构建了一种深度学习驱动的配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该技术通过CNN-LSTM复合模型实现了配电线路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引入GIS可视化和AR交互技术,并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制定运维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状态评估准确率、故障诊断召回率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可有效指导配电线路的智能运维,对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价值。
2024年10期 No.5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王樟铭;洪靓;张旭峰;
考虑到分布式光伏电站就地接入低压配电网时,光伏阵列受光照的影响而使得小容量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时并网点电压波动。为提高并网点电压质量,本文从分层控制角度出发,利用SCADA将采集的电参量标记为修正前参量,通过综合控制策略对升压变分接头与无功补偿装置调节构成外层控制,从而得到修正后的电参量。将修正后的电参量与逆变器控制构成内层控制。通过设计滤波器,升压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等参数,在仿真与计算下,结果表明该分层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电压无功的自动控制调节,利用逆变器的闭环控制实现了并网电流对并网电压的跟踪,保证了系统没有谐振尖峰产生,在降低并网电压对电流造成的影响同时使并网电压有很好的正弦度。
2024年10期 No.5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 孙佳阳;张曙光;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配电网中非线性负荷不断增加,其结构复杂多变,同时伴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配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配电网电压电流畸变对电网及设备造成的影响,需要对配电网进行无功控制并对其谐波进行治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配电网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对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实现无功补偿,从而降低了配电网谐波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了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方法的推广应用保证了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2024年10期 No.5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李荪;
变电设备温度在反馈设备运行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提出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变电设备温度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红外探测器接收的辐射能量构成,结合普朗克公式,以红外辐射波长为基础,对变电设备温度进行计算。通过寻找距离与衰减温度的函数关系对测温数据进行适应性补偿。以实际的变电设备温度管理要求为基准,当补偿后的温度参数超出变电设备温度管理阈值范围时,则表示对应的温度值处于异常状态,从而实现变电设备温度异常检测。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检测方法对于出现的超温异常情况,均实现了有效检出,并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2024年10期 No.5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张超;邱晓勇;
为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质量与安全,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开展了智能电网调度决策方法研究。首先,应用监控软件及工具对智能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电网的运行工况。其次,构建负荷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输入实时数据以及历史数据中的相关特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负荷需求。最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生成智能电网调度决策,在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下智能电网电压稳定性指数更加接近1,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电压波动,保持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
2024年10期 No.5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 张万涛;张轩;郭晓菡;赵昌文;
由于电气设备状态与维修投入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预防性维修技术的有效执行成为了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为此,提出基于改进熵权层次法的电气设备预防性维修技术研究。从两个层次上划分了电气设备预防性维修架构后,采用改进熵权层次法对具体的指标进行差异化赋权分析,并根据第一层电气设备预防性维修执行基准的参数状态,确定电气设备预防性维修技术的执行与否。在此测试结果中,设备仅出现一次故障,且非历史故障。
2024年10期 No.5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徐屹旸;
本文针对配电网故障定位困难、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VM算法的智能定位技术。该技术通过优化的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和模型训练方法,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故障诊断体系。在IEEE 34节点配电网测试系统上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技术的故障类型识别准确率达99.67%,平均定位误差仅为0.19%,优于传统阻抗法和行波法,可有效支撑配电网的智能运维。
2024年10期 No.5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袁满;王思尧;王湘舒;薛皓轩;
为降低光伏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影响,提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方法。对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为并网控制奠定基础;改进传统的残差神经网络,将通道注意力网络嵌入残差模块,自适应调节阈值;构建深度残差网络并网控制模型,通过网络数据选取与输入、卷积单元计算、残差结构计算、归一化分类等步骤实现光伏发电并网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并网电流波形谐波失真率较低,控制效果好,且模型训练效果较好。
2024年10期 No.5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 付喆;席宁宁;刘吉文;
文章针对电厂机组NO_X生成和脱硝系统优化控制技术进行探讨研究,重点对燃煤锅炉NO_X生成浓度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辨识,并采用创新的控制方法,减少NO_X生成浓度的大幅波动,控制出口NO_X浓度稳定,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降低喷氨量,避免过喷少喷的情况,从而维护设备安全,且极大节约了成本。
2024年10期 No.5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 赖志超;黄钿捷;邹维福;林丽速;连宇瀚;
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新型的巡检专用设备,通过可见光、红外等搭载技术实现对线路杆塔的深层次检查,为了提高其巡检质量与效率,需要推广应用无人机的自主巡检技术,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多旋翼无人机围绕杆塔精细化自主巡检航迹的优化技术,从航行过程航点处理、拍摄过程航点处理、航迹稳定性处理、航迹避免碰撞校验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并基于杆塔实例进行验证,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效参考。
2024年10期 No.5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刘梦尧;
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两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它们在并网技术方面有着共同点和差异。本文将详细介绍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并网应用特征,并通过专业的研究和调查,准确分析当前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应用现状。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五项有效的改进措施,包括设计新型配电体系、完善综合发电系统、加强并网发电监测、优化并网运行状态以及科学检测并网运用问题。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应用质量。
2024年10期 No.5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姚春晓;
太阳能光伏发电既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能源,又是碳中和政策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在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优点。并对当前国内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剖析其设置流程及发电效率,以供有关部门借鉴。
2024年10期 No.5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刘旭阳;申丹;朱宜东;吴艳超;
由于传统方法存在预警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高压开关柜电气过热预警技术。该技术利用光纤传感器实现对高压开关柜内部各个设备的温度实时监测,通过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采集并处理大量温度数据,有效地预警并防范设备过热引发的事故和损坏。本文将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并探讨其在高压开关柜电气过热预警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证明: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对高压开关柜内部电气设备温度的全面、准确和实时监测,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和维修成本,并为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优化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
2024年10期 No.50 86-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季杭为;陈翔宇;吕家乐;
本研究依托某110kV变电站工程建设,深化三维设计成果,探索新型数字化建设管理模式,按照分部分项结算的需求,结合模型工程量清单,实现工程量精准结算和造价的动态可视化管控。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思维模式,通过三维设计与物联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的融合,实现进度、质量、安全等专业数据在三维场景的自动加载,从而实现作业状态全感知、建管数据全共享、过程管控全覆盖,加快了电网建设数字化转型工作。
2024年10期 No.5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 李守贺;刘宇鹏;孙勇;
本文针对我国采煤掘进过程中存在的自动化技术挑战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智能化控制系统、无线通信与远程控制及设备电气驱动的策略。通过搭建仿真平台,对传统PLC系统、有线通信与变频驱动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案能显著提升掘进效率,降低能耗,并增强设备性能,实现采煤掘进工艺的高效与智能化。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高效安全的智慧型煤炭开采领域。
2024年10期 No.5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广建红;王志向;候成龙;刘芸辉;杨林通;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随之扩大,风机叶片也越来越长,叶片长期运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机组无法正常运行。为了保证风机设备的稳定运行,实现风电场发电量的提升,通过无人机巡视系统对风电场内的风机叶片进行巡视监测,提前发现风机叶片存在的隐患,从而减少因叶片损坏导致的机组长期停运。本文采用无人机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对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实现风机叶片缺陷检测,通过中值滤波和加权平均值实现图像降噪和灰度处理,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2024年10期 No.5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张斯帝;
结合国标、行标对国内安全级DCS的低压配电安全进行理论分析,综合考虑对设备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功能性影响。结果表明,为适应安全级DCS的运用,低压配电增设IT网络为安全级DCS供电的方案在安全级DCS供电回路中不设置漏电保护电器时要优于TN-S低压供电方式。
2024年10期 No.50 100-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 樊新启;徐浩;
备自投装置是当工作电源因故障等原因断开后,在确认主供电源断开后迅速恢复备用电源的安全自动装置。目前很多变电站、具有自备电源的大型企业以及特殊行业都安装有备自投装置,在故障恢复和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针对目前需要改造的备自投装置,传统改造采用各间隔轮流停电接入方式,本文提出一种不停电更换加集中轮流停电传动改造的新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改造周期,降低人员操作量,有效降低改造带来的电网风险。
2024年10期 No.50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臧宁;伍伟雄;杜隆;胡正;陈传云;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能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光伏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显著增加,运行维护压力与日俱增。针对光伏发电机组占用面积大,人工运行维护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对基于无人机的光伏电站巡检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巡检技术的完整技术方案,实现了数据的全范围自动化采集,并通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缺陷检测方法和图像增强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对光伏面板的缺陷检测。经过实际运用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光伏面板的缺陷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精确度,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4年10期 No.5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 张勇;李长红;
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易发生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控制信号无法传输或数据采集失败等问题,导致故障识别精度较低,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算法的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红外识别优化方法。采集变电站设备的红外图像数据,并利用时间序列算法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根据正常状态下的温度概率密度分布情况,设定了一个阈值范围,当某个像素点的温度概率密度值超出这个阈值范围时,将其视为异常点。根据异常点的特征,对红外识别结果进行了修正,成功地实现了变电站设备故障红外识别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序列算法的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红外识别优化方法,故障识别精度相对较高,达到99.47%,证明优化后提升了故障识别精度,此红外识别优化结果可为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的诊断与维护提供有效信息,缩短故障抢修时间。
2024年10期 No.50 110-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王春红;翁玉娟;
当下中小容量家用屋顶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电网接入稳定性、功率调节问题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伏发电的构成,然后了解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具体结构和设计原则,该系统能够节省了蓄能的成本,是实现电能输出的关键环节。其次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阵列倾角设计,并对发电量进行准确运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倾角从0°至30°的增加,平均每日发电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20.1/kWh。然而,当倾角继续增加至40°至90°时,平均每日发电量逐渐下降。PCC电压、电流频率均为50Hz,功率因数保持在0.98。这些结果为选择最佳的光伏板倾角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系统的发电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年10期 No.5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黄儒斌;刘锋;
为掌握机组锅炉空气预热器性能状况,本文采用ASME计算方法对空预器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处理,以空预器治理前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并基于漏风试验数据分析机组修前空气预热器的性能。数据表明,机组在正常负荷下,锅炉左、右侧无空气泄漏修正的空预器出口烟温为136.07℃和151.34℃,左、右侧空预器X比分别为0.74和0.67,左、右侧空预器漏风率分别达到5.45%和17.04%,由此右侧空预器漏风异常增大,考虑检修时检查密封情况或对密封进行改造处理。
2024年10期 No.50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 郑智银;
为了提高故障定位与智能化监测的技术精度,本文以某市区变电站配电线路为例,采用了故障定位算法,并增加了故障指示器的布点密度。利用低压脉冲法,通过对电缆施加脉冲信号并分析回波时间,准确获取电缆全长、中间接头位置及接地位置等关键信息。扩展了监测参数范围,加强了通信网络建设,以支持更多实时数据的传输。构建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平台,提取了故障特征模式,并构建了故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增加故障指示器布点密度,故障定位时间缩短了30%以上;而对环境参数的监测,提前发现并预防了约20%的故障。本研究不仅提高了10kV配电线路的稳定性和故障定位效率,还为配电线路的智能化运维带来了福祉。
2024年10期 No.50 120-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杨卫东;
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输电线路二次保护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准确判断和故障的快速定位。仿真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总体定位准确率达到89.8%,预测精度明显优于传统保护装置。本研究为智能保护领域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框架与应用范例。
2024年10期 No.50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张堃;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作为能源生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了提高热工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性能,ADRC技术被引入并应用。本文通过对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其在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小外部扰动对系统影响以及优化控制性能等方面的应用。最后,以某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为例,通过仿真测试,验证ADRC技术在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方面的实际效果。
2024年10期 No.5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 王建明;
本研究针对配电网在新业态背景下面临的供电压力和安全隐患,提出了一套配电网供电能力安全态势感知技术体系。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利用信息融合、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网安全态势的实时监测、异常检测和预测建模。实验验证表明,该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网对各类故障的快速响应能力,确保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0期 No.5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杜爽;赵光强;王贻斌;王波;李鸿涛;钱国明;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找可持续、清洁的能源替代方案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紧迫任务。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供电系统形式,在中浅层煤层气井场中的应用潜力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该技术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井场光伏发电系统,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多元微电网系统,将源网荷储能量管理系统应用于中浅层煤层气井场,对项目实际应用的结果分析,表明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在中浅层煤层气井场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验证了其在清洁能源替代方面的有效性,达到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目的。
2024年10期 No.5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 刘喜凤;李培强;
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B)是一种利用电解质循环储能的装置,具有寿命长、容量大、可以深度充放电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储能的技术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储能电池功率集成达到兆瓦级以上,过低的运行效率将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运行效率,考虑电解液流速和充放电电流大小对VRB运行状态的影响,将等效损耗模块、电化学模块、泵损耗模块相互耦合建立全钒液流电池混合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仿真分析,得到电解液流速、充放电电流变化对VRB运行效率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VRB于不同充放电电流下对应使得运行效率最大的最优流速,根据电流大小实时控制电解液流速的大小可提高运行效率。
2024年10期 No.50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周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电站电气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传统水电站电气设备监测与运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运行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监测与运维的挑战和不足;然后,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电气设备无人运行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水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4年10期 No.5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成鲁钰;宋磊;刁振丹;
由于现有的检修方法总线板故障缺陷数量较多,故障缺陷占比高,为此研究基于犹豫模糊矩阵的50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快速检修方法。获取灰度图,对目标图像的有效特征进行提取。构建犹豫模糊矩阵,建立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任务的优先级决策指标集,制定具体的优先级策略。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获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计算随机一致性的比率,判断比率的大小,直至满足一致性要求。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快速检修。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检修过程中的总线板故障缺陷数量总体为88个,为三个小组的最少缺陷数;根据实际缺陷数量计算整体故障缺陷占比结果为10%,结果符合预期设定。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和发现设备故障,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
2024年10期 No.50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 王晓刚;
本文基于小波变换对一家矿业的各种挖掘机电机的有功功率消耗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的结果根据每台挖掘机电机的操作统计数据,得出选定时间间隔内的操作的结论,并以3D模型的形式呈现。小波分析的数学工具可以引入到现有的矿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小波分析还可以控制煤炭企业的运行和用电计划,从而可以及时评估其运行的周期性,确定其负荷和停机时间的一致性,做出及时决策所需的短期预测,适当控制企业用电过程。
2024年10期 No.50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马锐;
本研究针对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电压控制(AVC)技术的新能源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在充分分析AVC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潜力后,开发了电压功率协调控制、数据采集与通信、智能控制策略和故障诊断保护等模块集成的电气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种创新技术和算法,如快速无功补偿、高精度追踪控制以及自适应参数调节等,在实验微电网平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优异性能和鲁棒性。测试结果揭示出系统能够在不同条件下实现微电网电气量的高动态、高精度控制,优化了功率输出,降低MPPT追踪误差,并在故障发生时实施快速检测与处理。
2024年10期 No.50 152-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孟宪鹏;
针对当前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过于复杂、难以协调各类参数、导致控制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真实负载的变电站蓄电池充放电非线性控制方法。首先进行蓄电池充放电非线性参数调节,之后利用真实负载估算剩余容量SOC,最后设计蓄电池充放电非线性控制器,从而实现变电站蓄电池充放电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对比实验,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池的过充和过放现象,为目前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024年10期 No.50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康必桢;
针对高压开关柜由于长期运行和高负荷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产生凝露现象,对设备的运行和可靠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高压开关柜环境自适应散热与防凝露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将其输入到模糊控制器中进行处理。模糊控制器根据输入的温度和湿度信息,通过模糊推理和模糊规则,输出相应的散热和防凝露控制策略,控制策略通过控制散热风扇和加热器的运行来实现。为了验证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高压开关柜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在设定的范围内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024年10期 No.50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禚锋锋;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电网复杂程度日益加深,与之相对应的用电检查装置也需要与智能电网相匹配。当前普遍应用的用电检查装置功能单一,运用步骤复杂,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够适应电网的智能化发展。针对于此原因,本文专门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用电检查装置,该装置能够从现场实测数据、数据库存储历史数据、营销系统数据中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计量参数校核、接线诊断、计量误差判定、违规用电检查等功能,从而有效降低违规用电的出现概率,专门针对于用电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工具。经过实际运用证明,该用电检查装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2024年10期 No.50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翁玉娟;王春红;任建龙;
家庭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阵列安装支架设计上的优化与改进,对提升系统性能和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阵列安装支架设计考虑角度调节、结构稳定性、遮挡最小化、通风散热、易安装和维护,以及光伏板间距优化,构建光伏阵列安装支架模型,然后计算光伏板安装角度计算,并采用遗传算法提升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性能。最后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架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发电量,平均发电量提升百分比达到20.73%,发电量波动的标准偏差略有增加,但优化效果相对稳定。这些发现证实了阵列安装支架设计在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性能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为家庭光伏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伍峰;
在当今世界,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特别是在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光伏发电与传统的水电发电,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发电系统,成为了解决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双重挑战的关键。光伏电站接入水电站的多元化发电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利用两种能源的互补特性,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2024年10期 No.50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李明;侯涛;段赞珂;张卫;许亨;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变电站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维护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视频运维系统。该系统运用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对变电站内的视频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实现了对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以及预警和诊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设备并判断其异常状态,达到预期监控效果。这一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为构建智能化变电站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10期 No.50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孙勇;李守贺;刘宇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采煤掘进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系统在复杂井下环境中面临的布放、维护和诊断难题。该系统采用LoRa Mesh网络实现全面感知与无线数据采集,通过LoRaWAN和LTE蜂窝网络进行可靠传输,并结合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实现智能分析与故障预警。此外,系统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进行精准诊断与维护决策,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和设备管理效率。仿真测试表明,系统在数据采集覆盖率、传输成功率、检出准确率和定位精度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10期 No.50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梁雨哲;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变化性,故障不可避免。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智能配电网故障诊断与恢复系统,实现了自动诊断和快速恢复,从而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024年10期 No.50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齐欢;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是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发电模式,它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既能有效利用水域空间发电,又能减少水面蒸发,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于此类电站的巡视中,为监测和维护提供了一种高效、自动化的手段。无人机可以在不干扰水面活动的情况下,对光伏板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电站的稳定运行。设计合理的巡视路径,不仅能提高巡视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电站的长期稳定发电。本文首先介绍了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布局和设计特点,紧接着探讨了发电项目巡视路径的设计,包括巡视路径规划、必要考虑因素以及无人机巡视路径的设计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巡视路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无人机在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中的巡视效率和质量,为确保电站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2024年10期 No.50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林佳祥;黄东阳;潘静莹;沈思伦;罗研彬;
变电设备电压等级较高,螺栓紧固时往往要停电作业且登高手动旋拧,安全风险高、工作效率低,实用效益欠佳。本文设计一种不停电多维度螺栓发热紧固装置,由手持杆、弹性伸缩组件以及紧固组件组成。通过弹性伸缩组件调节螺帽限位件与螺栓限位件之间的距离;依靠螺帽限位件定住位于变电设备连接处的螺帽;由远程控制器控制转动件转动螺栓限位件,调整安装位置及螺栓角度。该装置无需登高作业和停电检修,即可高效完成高处发热螺栓紧固作业,使得电网设备运行更加可靠。
2024年10期 No.50 183-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王顺民;
面临金属矿山供配电系统智能化升级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管控一体化系统。该系统构建集中式监控控制平台,实现供配电实时监视及远程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建模仿真、优化算法赋予系统自主优化调度和智能故障诊断能力,显著提升供配电可靠性、经济性及环保性。实验验证该系统在多目标优化调度、故障智能识别与诊断等方面性能卓越,综合效益显著,将推动矿区供配电向智能化、自动化、可持续发展迈进,为矿山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4年10期 No.50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 贾瑞波;
为提升110kV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故障监测与维护系统。该系统融合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构建分层架构,实现对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在监测与预警环节,研发实时监测机制和故障预测模型,能高精度检测绝缘故障等,预警时效卓越;在维护决策方面,集成专家系统和优化算法,给出科学维护方案;在评估反馈环节,量化维护效果,反馈优化决策模型。大规模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将促进电网资产集中智能运维,对提升电网运行质量、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期 No.50 189-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周旖辉;温皓澜;
近年来,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大量的接入,尤其是LCL型并网逆变器连接到弱电网时,因存在宽范围变化的电网阻抗及大量的电网电压谐波,系统稳定性及并网电流质量将受到严重挑战。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就变得复杂起来。为了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整个网络的阻抗将被集中起来,需要逐个进行分析。然而,使用统一的复杂传递函数会造成对不稳定原因认识的模糊性,而且也没有固定的分析顺序选择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配电系统中进行区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从最简单的稳定性分析实体出发,然后将其概念扩展到整个径向结构网络。
2024年10期 No.50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 张杰;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燃煤发电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着大部分电力供应。然而,燃煤发电在燃料利用效率、环境排放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对燃煤发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势在必行。首先,介绍了燃煤发电机组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三改联动”改造的必要性。随后,详细分析了“三改联动”的具体内容,包括锅炉系统技术改造、汽轮机系统技术改造和发电机系统技术改造。通过对燃煤发电机组“三改联动”项目的实施案例进行对比和总结,得出了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其次,提出了融合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异常工况检测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早发现异常情况,而无需人工检查的支持,这通常很耗时。因此,停机维护频率将大大缩短。
2024年10期 No.50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 王海涛;
发电机组内部短路故障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稳定,导致感知数据偏差大。为此,设计一种智能感知方法,关键参数包括线损率和轻载率。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获取参数信息,经数据采集卡处理分析,评估风险,判断故障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实验表明,该方法感知异常数据数量波动在40-50个,与实际情况相符,有效感知异常,真实反映发电机组内部短路运行状态。
2024年10期 No.50 200-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郭炬;
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乃至国计民生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综合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全方位、实时、智能化监控。系统采用多层次异构化通信架构、微服务容器化云平台架构以及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在实验环境下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预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4年10期 No.50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李锐鹏;
本文对特高频法检测的原理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悬浮放电以及电晕放电这三种缺陷放电,最后通过某220kV的开关设备局部放电案例,对该方法的放电类型进行了验证,确认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2024年10期 No.50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郭路平;王华;王金森;
传统水电站AGC穿越震动区风险评估方法,通常直接对震动区穿越判据进行设定,而未对水电站AGC穿越震动区风险区数据进行划分,造成传统方法评估后的风险指数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考虑负荷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水电站AGC穿越震动区风险评估方法。对水电站自动发电控制穿越震动风险区域数据进行精细化分类;基于负荷分布特性进行水电站AGC数据提纯优化,为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构建评估模型,利用模型实现水电站AGC穿越震动区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风险指数较低,可以提高水电站AGC在穿越震动区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4年10期 No.50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杨德高;张正乾;王瑞庆;
水电机组在实际工作中所采集到的数据具有多维、非线性、时变等特点,容易导致预警精度低。为此进行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水电机组运行故障预警方法的研究。首先,对水电机组运行信号进行分解,以便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从分解后的信号中识别出能够反映机组运行状态的特征量,用于计算异常状态指数,量化机组的健康状态与异常状态。最后,建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故障预警模型,利用异常状态指标预测机组未来的运行状态,并在机组出现故障前提供及时的预警。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温度监测的预警方法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警方法相比,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水电机组运行故障预警方法在100次测试中,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水电机组的异常状态,并给出及时的预警,实际应用价值更高。
2024年10期 No.50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 万智赟;
为反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消纳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双碳目标背景,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针对新能源消纳场景共享储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简化新能源消纳场景共享储能问题,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和具体的因素;其次,构建新能源消纳场景共享储能模糊判断矩阵,获取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评价的综合意见;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后得出共享储能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应用后,评价结果更加接近新能源消纳场景共享储能的远景目标,能够准确地对共享储能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2024年10期 No.50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张迪;
由于现有的分配方法无人机协作过程整体时间超过600s,为此研究基于改进粒子群的输电线路多无人机巡检任务分配方法。通过设计任务分配目标函数,以此来反映不同目标的重要程度。对无人机飞行时间进行约束,构建输电线路多无人机巡检任务分配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模型,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值。通过寻找全局最优解,判断分配结果是否满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无人机经过的巡查设施路径较短,完成巡检任务的整体时间为450s,以最短时间完成各自的巡检任务,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24年10期 No.50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刘怡航;
针对输电走廊绝缘子污闪现象导致的电力设备损坏、大规模停电和加剧经济亏损等一系列问题,基于综合物理场计算设计开发了输电走廊绝缘子表面污染物可视化监测系统。依据真实目标环境,确定污染物类型和浓度,计算分析并可视化呈现出不同电压等级输电走廊绝缘子表面污染物沉积特征;同时还可通过该系统来输出绝缘子最佳外形条件和结构。监测系统可对绝缘子表面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针对性预测,对于指导绝缘子清洗工作、减少发电厂经济支出,推动电力运维行业智能化具有建设性意义。
2024年10期 No.50 222-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 都刚;
以石化工厂高压电动机运行状态为切入点,通过实时监测与分析电动机工作状态,构建一套高效故障预警系统。结合预防性维护策略,提出一套全面设备维护方案。不仅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也显著降低故障发生率和维护成本。通过实际应用与验证,该体系在石化工厂中展现优异效果:电动机故障率明显下降,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该方案还为石化工厂其他关键设备维修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对于提升石化工厂整体运维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行业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状态监测与预防性维护有机结合,为类似工业领域设备维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工业设备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
2024年10期 No.50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曹甫弘;
绝缘子串风偏跳闸故障作为输电线路常见故障之一,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具有一定影响,故障测距是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风偏跳闸故障定位重要手段,但现行方法相对偏差比较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测距效果,为此提出基于无人机的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风偏跳闸故障测距方法。利用配置的无人机搭载CDD相机获取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图像信息,并利用边缘滤波器对其滤波,采用半闭合特征判断法对图像中节点判断,提取到绝缘子串轮廓特征,根据轮廓中心线斜率识别故障,利用反向线性函数对故障测距,完成基于无人机的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风偏跳闸故障测距。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的故障测距相对偏差不超过1%,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绝缘子串风偏跳闸故障精准测距。
2024年10期 No.50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马青梅;马嘉骏;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公司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要想在电力工程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通过提高基础竞争力和控制成本等方法,不断调整项目管理机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电力施工项目管理中,加强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对工程管理具有重大影响。需要对影响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做到提前预防和后期有效治理。本次调研报告通过工程成本管控重要性、光伏项目实际案例基础造价数据分析、结合工程建设任务进行基础类型比选,并提出了电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2024年10期 No.50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马佳星;肖石;朱永飞;朱魁星;
针对海上风电运维领域中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自主决策和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尤其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来提升海上风电运维的效率和预测精度。通过构建自主决策机制,本文实现了对运维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快速准确诊断,同时优化了风险评估和管理流程。在智能化管理方面,研究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资源分配的最优化,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高了运维决策的效率和精度,为海上风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236-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孙蓉;
在电力施工领域,确保工人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利用目标检测技术检测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带成为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本研究基于YOLOv5s网络,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工人安全带佩戴情况检测的性能。首先,我们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ECA,通过增强网络对关键区域的关注度,提高了安全带的检测精度。其次,将原网络的损失函数替换为EIOU,以更好地优化网络参数。经过实验表明,对比原始YOLOv5s网络,改进后的网络对于安全带的检测精度有了较大改善,其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2.8%,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2024年10期 No.50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 康艳芳;李凌云;卫璞;郭晓菡;席小娟;郑月松;
针对输电线路工程本体费用影响因素分析困难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测算15个线路工程的本体费用,计算各因素对本体费用的影响程度,得出影响造价程度的关键因素,为今后输电线路工程本体费用控制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No.50 243-24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 冯祎辰;朱晓彤;张耀匀;苏姗姗;张瑞彬;
为了深入探讨和理解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代购用户交易模式的影响和变化情况,提供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对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电网代购用户交易模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电网代购用户交易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首先,注重个性化服务与灵活性,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用电方案和价格策略;其次,推动清洁能源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促进绿色能源发展与应用;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资源整合和协调机制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最后,将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智能电力管理和实时监测。综合而言,电网代购用户交易模式将不断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推动电力市场向更加开放、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期 No.50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李洪涛;刘继;
近年来,EPC管理模式在电力的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它不同于以往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它要求总承包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建设单位的管理压力,也给总承包单位带来了很多机遇,但由于其管理的复杂性,使得造价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也加大,造价管理失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电力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出发,论述了各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要点及对策。
2024年10期 No.50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赵贺;韩磊;丁同臻;曹晟哲;胡飞;
随着国家海洋开发的大力推进,海上区域电力互联以及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未来,我国高电压,长距离的海底电缆需求量旺盛。近年来,海缆电压等级和敷设长度却不断增加,现有的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运维技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依托两回500kV海缆,历时两年,通过“四精一全”管理模式,提炼了“海底电缆五二一防锚损管理”体系,摸索出一套500kV海缆运维新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海缆运维水平。
2024年10期 No.50 252-25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张辉;朱德昌;于恒;
本文针对电力工程造价评审管理中存在的数据分散、评审效率低下、决策支持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电力工程造价评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系统通过数据收集整合、评审流程优化、决策支持分析等模块的设计与集成,实现了评审过程自动化、数据统一管理、决策智能辅助。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正确,性能满足要求,用户体验良好,可有效提高电力工程造价评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电力企业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2024年10期 No.50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李研;
本文介绍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力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传统的监测设备和人工巡检存在范围有限、反应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营销策略优化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电力市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从而优化电力营销策略。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模块通过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市场竞争数据等,实现市场细分和用户画像,为电力公司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供支持。此外,系统还可以预测电力需求和市场趋势,并发现市场机会和威胁。通过精确定位用户需求和优化营销策略,系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为电力公司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对电力市场的优化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期 No.50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 郭慧颖;
本文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模型的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旨在提高电力行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该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市场需求、客户行为以及竞争对手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更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关键功能模块以及实现方法。这为电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2024年10期 No.50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李彦萍;
随着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如何有效降低大型纯凝火电机组成本费用,提升发电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分析大型纯凝火电机组成本的构成,找出主要因素,主要从降低标煤单价、标煤耗、折旧费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并提出应对措施。
2024年10期 No.50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卢权;王立斌;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力行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提高电力燃料的消耗效率以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本研究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燃料消耗效率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期 No.50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刘培;傅子卿;孟庆豪;王贺云;常晓炜;
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物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电力物资管理面对的数据量巨大、类型多样,传统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率和高质量决策的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物资管理的效率,还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围绕大数据分析如何优化电力物资管理流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以明确大数据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改进策略和实施步骤。
2024年10期 No.50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武啸龙;
本文针对智能电网中的资源管理和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动态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构建了虚拟资源池,实现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高效协同调度。通过设计故障预测与自愈机制以及用户行为分析模块,有效提升了电网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策略在保障系统稳定、提高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显著效益,对电力系统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许永东;
本文针对电视工程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控、预警与故障诊断、远程控制与自动化操作、能源管理和优化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对供配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故障检测与识别、控制响应、能源节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为智能化管理在电视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2024年10期 No.50 276-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 赵盈鑫;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传统的电力营销管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构建数字化管控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营销数字化管控系统设计,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电力营销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2024年10期 No.50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 陈浩昆;
配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管控涉及众多指标,包括成本、时间、质量、安全、可靠性、环保、社会影响等方面。本研究旨在构建配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综合管控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对配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和实时监控,以提升工程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通过该指标体系对配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和实时监控,以提升工程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期 No.50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马超;马遇伯;马健;周思诺;魏劭则;
随着地下变电站数量逐年增加,地下变电站垂直运输计价问题日趋突出,急需一套完整、合理的垂直运输计价标准。《地下变电站垂直运输计价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从人工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吊装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五个方面入手,采用分层分析法,为进一步制定《地下变电站垂直运输计价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0期 No.50 28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 谢朝佳;
目前,一些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思想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难以充分理解和吸收新的审计理念。这导致审计方法相对陈旧,主要以现场审计形式为主,依赖于审计人员专业经验进行人工抽样审查。因此,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现提出大数据视域下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首先,进行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技术与工具的选择。其次,构建数字化审计模型,利用各类数据资源,针对审计活动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建模。最后,实现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从审计效率和质量来看,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工具的应用,审计人员能够快速获取和分析海量数据,大大缩短了审计周期。
2024年10期 No.50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马贵;徐涛;舒君侠;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其通过将传感器、设备和人类活动连接起来,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收集、交换和处理,拓宽了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控制与认知范围。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了当前水电站工器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智能传感器的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利用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实施。并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智能化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水电站工器具管理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2024年10期 No.50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乔顺;
在电力系统建设中,变电站土建施工与电气工程的有效协调管理关系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会影响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鉴于此,本文系统分析变电站土建施工与电气工程协调管理的实践过程,旨在提供一套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变电站工程的高效执行和质量保证,以期通过变电站土建施工与电气工程协调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
2024年10期 No.50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陈昊;郭振岩;张越;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气绝缘材料与系统评定委员会(IEC/TC112)作为电工领域的基础通用方法标准化委员会,致力于电气绝缘材料和绝缘系统性能评定方法的标准化。本文分析了IEC/TC112的组织结构、职能及其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为新型绝缘材料、新能源发电、输变电装备、高压直流输电及新能源汽车电机提供的性能评定方法。文章还探讨了IEC/TC112标准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包括促进新型绝缘材料的研发、提高电工产品质量和推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应对建议,包括加强国际标准化跟踪、实质性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编制、增强国际合作以及强化人才培养等措施,以确保中国绝缘评定上下游产业链能够充分利用IEC标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2024年10期 No.50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许文吉;
PLC技术是工业自动化和控制领域的基石,其灵活的编程和高效的控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机械电气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程序化逻辑来实现对机械操作的精确控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输出以及监控等多个环节。在现代工业应用中,PLC技术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本文系统地探讨了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设计中的应用原理,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选择、控制系统通讯与接地设计、电气控制装置远程监控、基于PLC技术自动化控制的实现,为未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4年10期 No.50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成健;
针对电缆测试工作量大、切线操作复杂、换接线时间长,且需多人配合的缺陷,设计一种输电线路自动核相绝缘测试与电缆外护套故障查询识别装置,在PLC技术基础上实现电子式绝缘电阻测试仪、线路起点高压切换装、线路终点高压切换装置、电缆外护套故障检查装置及电缆识别装置的智能投切,利用高新技术以对输电线路进行自动核相绝缘测试及电缆故障识别与查找,从而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与优化电力电缆施工管理工作。
2024年10期 No.50 305-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 李刚;刘世林;
由于现有的识别方法召回率为89.1%以上,识别准确率低,为此研究基于EMD与小波变换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干扰信号识别。运用EMD来对分析稳态信号的时频分析,在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信号中用于对干扰信号进行分解,从而提取信号中的特征信息。采用小波变换算法来进行噪声信号消除。建立多模特征融合的干扰信号识别模型,通过卷积层提取干扰信号的局部特征重塑特征图。通过全连接层将二维的特征图转换为一维的向量,通过分类器进行预测确定干扰信号的类别。将分类器输出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概率分布,每个类别对应一个概率值,从而完成对干扰信号的有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召回率为97.3%,具有较高的识别正比例准确度;识别准确率为99.8%~100%之间,能够有效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干扰信号。
2024年10期 No.50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 高燕增;葛禹廷;张杰;
本文针对电网规模扩大带来的调控挑战,提出了一种集成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状态监测与分析、智能诊断与决策支持以及系统维护与优化四个核心模块。仿真验证表明,该系统在多种典型故障情况下展现出高效准确的监测与诊断能力,关键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检测延迟均达到预期目标。系统的成功实施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2024年10期 No.50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刘宇鹏;孙勇;李守贺;
本文针对传统煤矿采煤掘进电气监测与预测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与预测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并利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智能故障诊断与预警,显著提高了故障识别的准确性和预警的及时性。同时,系统采用深度强化学习优化能源管理,有效降低了煤矿的能耗成本。系统架构采用服务导向架构(SOA)与微服务,确保了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在故障预测、能效优化和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能,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刘健信;马智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楼宇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弱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面。本研究针对智能楼宇中弱电系统的能效管理和安全监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通过详细分析传统弱电系统中存在的能源浪费和安全隐患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架构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提高能效、降低能耗以及增强安全监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系统还展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为未来智能楼宇的弱电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 刘红兵;
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利电气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集成关键传感设备与通信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稳定的监测网络。高精度的数据处理算法确保了水情和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采集,同时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故障预测与风险评估。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优化了水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仿真实验表明,该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监测系统,有助于推动水利电气监测向自动化、智慧化的发展。
2024年10期 No.50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 杨永宽;孙云;
本文详细分析了某风电场110kV架空送出线路龙门档段,地线连接金具发生放电的原因和过程。利用ATP-EMTP软件对该档线路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地线接地状态发生改变时地线上的感应电压电流值,以及发生放电的负荷临界点。最后提出使用接地型金具串的防治放电措施。
2024年10期 No.50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谢先进;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继电保护系统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如何针对继电保护系统内部故障进行及时定位与处理已成为电力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本文以继电保护系统隐性故障主要类别与特征作为切入点,基于故障信息编码、保护逻辑设定、故障区域识别、数据库设计与案例分析等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故障在线监视诊断方案,同时提出了系统设计与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有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No.50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侯昌鑫;刘聪;
本文综合探讨了洗煤厂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旨在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在故障诊断方面,介绍了数据驱动的诊断方法,强调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运行数据的重要性。紧接着,探讨了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电气系统的行为,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如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在揭示隐藏故障特征方面的应用。此外,讨论了专家系统和知识规则在模拟专家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在预防措施方面,强调了定期维护和检查的必要性,使用高质量设备和材料的重要性,以及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的价值。同时,探讨了实施先进监控系统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优势。本文的目的是为洗煤厂电气系统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方法,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024年10期 No.50 331-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任林;汪敏;
常规的高压开关柜母线高温预警方法以传感器监测温度为主,受到传感器温度偏差的影响,高温预警结果存在失误的问题。因此,设计了基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的高压开关柜母线高温预警方法。将高压开关柜的运行环境、负荷状况、型号考虑在内,设定高压开关柜母线温升极限,满足开关柜的运行需求。基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构建母线高温预警模型,利用红外图像成像原理获取温度超限特征,并利用图像配准方式,避免母线高温预警失误的问题。生成高压开关柜母线高温显示预警程序,实时监测高压开关柜母线的温度,并在温度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确保高压开关柜的正常运行。采用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温预警效果更佳,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4年10期 No.50 33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 董海山;王阳;李龙坤;魏传芝;杨培辉;
常规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以信号分解为主,忽视了暂态信号对故障定位的影响,从而出现故障定位误差的问题。因此,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提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信号特征,根据暂态电压行波衰减情况,提取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信号特征,从而确保故障定位效果。基于最小二乘法构建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模型,将输电线路故障区间映射为向量范数,确定故障区间的距离,从而满足故障精准定位的需求。确定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边界条件,确定输电线路故障类别,并推断故障区间的边界条件,从而实现线路故障的准确定位。采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定位准确性更高,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4年10期 No.50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姚伟庆;
为实现对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快速检测,开展相关研究。为明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预测其发展趋势,建立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模型。根据模型所反馈的短路电流信息,定位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电流信号。引入多尺度熵方法,提取故障特征,并实现对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的自动检测。通过将该技术应用实际证明,新的技术具备更快速的故障响应速率和定位速率,充分满足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快速检测要求。
2024年10期 No.50 340-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 李长红;田芳芳;
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异常检测数据获取为周期形式采集,后期检测效率较低,对异常检测误警率会造成影响,大幅度增加,为此提出对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变电站设备异常检测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当前的异常检测需求,先部署红外热成像检测节点,采用多点位的方式,提高后期检测效率,实现特征数据多点位采集。以此为基础,设计红外热成像设备异常检测模型,并采用动态化追踪的方式来实现异常检测处理。测试结果表明:在随机选定的4个测试区域中,经过两个周期的测定,最终得出的异常检测误警率均可以控制在14.5%以上,说明此次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辅助下,设计的变电站设备异常检测方法更加灵活、多变,自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针对性,实现了设备异常检测技术的完善与优化。
2024年10期 No.50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 钱牧涵;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220kV高压变电站接地短路故障的方法,特别是确定流入变电站接地的电流值,了解这些电流对于评估变电站区域内发生触电危险的风险非常重要。研究中采用了EMTP-ATP程序,建立了相应分析系统的结构。本文给出了某高压变电站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计算结果,以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024年10期 No.50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 邵健;杜健文;刘建;
传统变电站运维风险预测方法直接对运维风险趋势项进行分解未对其高维特征进行解析,造成传统方法预测效果差,提出考虑不确定性的变电站运维风险预测方法。对变电运维风险进行高维特征解析,考虑不确定性进行运维风险趋势项分解,在此基础上对变电站运维风险进行量化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预测风险值更接近实际风险值,预测效果更佳。
2024年10期 No.50 350-352+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 朱丽君;任林;
当前的检修技术通常只能对设备进行离线检测,导致检测精度低,维修不到位,为此研究基于紫外成像技术的变电站二次保护硬压板检修技术。首先,利用紫外成像技术监测变电站二次保护硬压板的状态,通过捕捉硬压板表面的紫外线反射和发射,获取硬压板的实时状态信息。其次,将监测状态数据融合,结合硬压板的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状态辨识,准确判断硬压板的工作状态。最后,根据状态辨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维修工作,解决硬压板存在的问题,确保变电站二次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8组硬压板状态检测时,与接触测试法和参数测量法相比,基于紫外成像技术的变电站二次保护硬压板检修技术成功检测出8组硬压板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检测精度高,有利于后期维修。
2024年10期 No.50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王敬莆;
为实现对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可视化模拟,直观地了解二次回路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原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利用三维仿真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视化模拟方法。首先,进行SCD模型检测,确定变电站系统中是否存在并发问题;其次,从变电站系统中,提取变电站二次回路;从物理与电气两个维度,设置可视化模拟环境;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仿真技术,设计可视化模拟窗口,实现虚实结合的二次回路可视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应用后,变电站二次回路可视化模拟场景与真实场景更加接近,相似度较高。
2024年10期 No.50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 吴梓豪;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故障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驱动框架,通过分布式采集与清洗模块处理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并基于Hadoop和Spark平台实现高效存储与管理。关键的是构建了集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故障模式识别模型,实现对各类故障的自动化检测与定位。此外,还设计了在线故障预警与决策支持模块,可以对故障进行快速响应并给出处理建议。通过离线验证与在线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准确率95%以上、平均检出时间0.4s内的高效配电网故障诊断,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为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10期 No.50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张佳裕;赵新娅;顾嘉华;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也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偏差、波动和谐波等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光伏接入配电网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4年10期 No.50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 李壮琼;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煤矿带式输送机的电气系统和能耗特性,探讨了电气节能改造方法,其中包括变频调速技术、高效设备配置、能量回馈系统以及绿色改造辅助设施等。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的带式输送机在典型工况下的运行效率较传统控制方法提高约18.2%,且电耗降低至83.4%。节能改造不仅显著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设备故障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并带来了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这些改造手段对于推动煤矿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期 No.50 367-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苟海山;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继电保护故障诊断方法,旨在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如依赖专家经验和实时性不足。通过构建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电力系统故障的自动识别和智能决策,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效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典型故障检出精度、速度和漏检率上表现出色,验证了其在应对电力系统复杂故障时的高效与精准。
2024年10期 No.50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郝佳希;
某500kV开闭站在处理完毕一种开关操作机构缺陷后,在检修转运行操作过程中,该中开关B相发生闪络,导致500kV 2号母线一套高抗保护动作,跳开52DK开关三相。由于该中断路器发生闪络时引起系统谐振,出现高抗饱和,导致高抗匝间保护误动。通过现场系统谐振的波形及针对匝间保护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误措施,对软件程序进行升级,为母线高抗匝间保护的动作逻辑设计提供了经验。
2024年10期 No.50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文启祥;张昌鹏;
配网线路存在分支多、线路长的特点,因此,故障率较高,且故障定位困难。为解决配网故障,本文将通过继电保护与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结合,设定继电保护定值方式,完成阶梯故障隔离,确保故障定位准确。本研究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故障分析中,利用模型,完成配电线路拓扑结构建设,使用拓扑搜索算法、故障定位算法,确定故障发生区域。
2024年10期 No.50 376-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李欣然;
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智能电表发挥着电网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的功能,可为电力调配提供依据。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的精度受到影响,使得电力及计量数据出现相应的误差。针对智能电表计量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全量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能电表、数据感知设备等部分,智能电表采用DL/T645-1997-2007通信协议,通过红外线装置实现信息的传递。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智能电表计量数据的误差处理,提升数据采集精度,缩短数据采集时间。
2024年10期 No.50 379-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 郭腾;邵健;
由于传统方法在局放监测的灵敏度、可靠性和实施复杂性方面存在一定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将重点关注红外热像技术,并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开展了局放监测的实证研究。通过红外热像仪,实时采集了局放现象产生的温度分布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通过建立与局放特征相关的参数和指标,能够定量评估设备的状况,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建议。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红外热像的局放监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024年10期 No.50 38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管彦赛;周兵;朱义凯;
结合500kV智能变电站验收220kV线路智能终端装置事故总信号回路的问题,讨论分析了事故总信号构成的原理以及220kV线路智能终端装置事故总信号合成方式,为以后500kV智能站验收220kV智能终端装置事故总信号回路提供了借鉴。
2024年10期 No.50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 张哲;印若嘉;龚卜文;
当前电网监控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异常和故障信息,这些信息通常被隐含于大量相关的海量信息数据之中,而常规的傅立叶分析无法对其进行时间及故障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时频特性的故障诊断方法。采用一维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瞬态信号进行了低频段和高频段滤波处理,在去除噪声的前提下,获取了故障时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峰最大值奇异性提取方法提取出系统中的故障发生位置,进而对电网系统的故障时间和故障位置进行诊断。通过在IEEE 39网络仿真中进行仿真测试,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对复杂电网系统中的异常信号进行时-频特征分离检测,并首次达到了对电网系统中故障时间和故障位置的检测需求。
2024年10期 No.50 391-392+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张天祐;
常规的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以综合特征为主,故障信息存在冗余、错失的问题,影响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因此,设计了基于电气试验数据的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提取主变压器故障特征参量,分析主变压器辐向失稳平均临界强度、短路电流等参量,避免故障诊断失误的问题。基于电气试验数据建立主变压器故障诊断矩阵,将试验数据、征兆现象作为故障诊断的基础条件,通过调整试验矩阵大小,达到故障诊断的目的。诊断主变压器故障运行状态,根据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产气速率判断主变压器故障状态,实现主变压器故障的精准诊断。采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故障诊断准确性更高,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4年10期 No.50 393-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刘朝根;郭坚定;
由于环保型成套设备在我国配网中用量巨大,一旦出现局部放电现象不仅威胁设备正常运行,而且影响配网供电质量,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网环保型成套设备局放检测方法。采集并预处理配网环保型成套设备的电压和电流等局部放电信号,从局放信号中提取出局部放电的偏斜度、陡峭度等统计特征参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特征参数和局放模式之间的关联规则,识别出当前局部放电模式,完成配网环保型成套设备局放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在配网环保型成套设备不同局放模式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10期 No.50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 徐严俨;肖英;
由于现有的预测方法负荷变化曲线波动较大,预测误差超过0.3,为此研究基于改进决策树算法的农村配电网负荷短期预测。对该地区的负荷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对缺失值数进行自主填充和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建立负荷短期预测模型,通过生成一系列的回归树,遍历一定范围内的候选值,找到了所有叶节点区域的最优预测值,得到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真实值之间的负荷变化曲线较为一致,其负荷值稳定在2200~2600MW之间,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5/1~6/30内的预测误差均在0~0.3以内,结果符合预期,实现精准预测,实现了基于改进决策树算法的农村配电网负荷短期预测的良好应用。
2024年10期 No.50 400-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 高文渊;
由于环境因素、设备老化等原因,配电线路导线接头处容易出现发热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导线接头熔化、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现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配电线路导线接头温度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基于无线传感网络部署传感器节点,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然后,构建导线接头温度检测模型,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能够同时反映温度的整体趋势和局部变化,为温度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最后,对配电线路导线接头温度数据进行输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配电线路导线接头温度自动检测方法与实际温度数值趋于一致,应用效果较好。
2024年10期 No.50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林宝朋;
围绕零碳目标,东山公司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县级综合示范区之一,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现状,利用规模化光伏接入的双花瓣合环馈线为光伏玻璃制造厂提供高可靠性电能,通过不断持续完善园区主干网架结构,加强对周边负荷中心区域电力支撑,高标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供应侧支撑实现清洁能源高比例供应,促进清洁电力高水平消纳,消费侧稳步提升终端能源占比。通过协同优化“产”侧就地取材、“用”侧可靠用电和“发”侧清洁发电各个环节,构建“产用发”一体化的零碳可视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低碳“绿电”,节约用户用能成本,既满足地方光伏制造产业极大用电需求,同时解决规模化光伏无法全额、就地消纳的问题,努力探索“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愿景,全面践行漳州东山沿海清洁能源友好型配电网建设探究。本文以清洁能源在漳州东山临港产业园的应用前景为基础,阐明合环网架的意义、技术比选,方案比选继而提出漳州东山沿海清洁能源友好型配电网建设以及优化方向,以供参考。
2024年10期 No.50 406-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本期数据